〈针灸学〉 第七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 第七章课件

本病应综合治疗:针灸对肾绞痛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症情缓解后,应中西结合进行排石、消石治疗。 预防与护理:平时应注意多饮水,以降低尿中易形成结石成分的浓度,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并经常多做一些跳跃为主的运动,以促使结石下移。 针灸排石的适应症:针灸排石有一定的疗效,其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一般认为以结石直径<1cm,卵圆形,表面光滑,部位低的排出可能性较大。在时机上,趁绞痛发作时因势利导,排石机会相对较多,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应予注意并加紧针治。 【附注】 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其总的病机为有形或无形之邪内扰,以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应明确病痛所在的脏腑、经脉,再辨清其寒热、虚实。 治当以祛邪、行气、止痛为法,根据其病因、病位、病性的不同配穴处方,随证选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且多重刺激。 【小结】 本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名:晕厥的发病特点是突然性、一时性,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有些患者可伴有四肢逆冷。古代医家又称之为暴厥、卒厥和尸厥。前二者均强调了晕厥发作的突然性和一时性。后者强调了本病患者意识丧失其状如尸的临床特点。  本病的预后:良好,临床上,多数轻症患者可于短时间内苏醒,苏醒后除感疲乏,口干,头晕外,无失语,瘫痪,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也有厥而不返,由厥变脱,一厥不醒而死亡者。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久病 气血不足 体虚 气血不能上充 经气逆乱 失血 营血内耗 升降失常 情志 恼怒忿郁 心肝阳亢 气血上逆 清窍受扰 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的鉴别表 神志不清 主要兼症 其他 晕厥 晕厥时间较短 多有明显诱因、或有各种原 以成人为多 多能自行苏醒 发病证,如有抽搐也轻而时 昏迷 神志不清,持续 短随各种原发病证而异 各个年龄皆可发生 时间长、程度重、 一般不易自行复苏 中风 并非必备,如有 同时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多见于中老年、 则同昏迷 半身不遂、或有手足拘急 血压偏高者多 痫证 厥仆时间不长,移 口吐涎沫,或号叫,四肢 以往有类似多次 时即可自行苏醒 抽搐,两目上视 发作,或有家族史 水沟—属督脉腧穴,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 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 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可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 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 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以艾条或艾炷灸,针用补法,针灸并用;实证配合谷、太冲之“四关穴”,以加强疏调人体气血之功,用针刺泻法,强刺激。  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 (1)耳针法: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 (2)刺络法:选十二井穴、十宣、大椎。毫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出血数滴,适用于实证。 1.李惠芳介绍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的经验。实证宜疏肝降逆,开窍启闭,针用泻法:人中穴刺向鼻中隔用捻转泻法;合谷、太冲行提插捻转泻法;丰隆、涌泉行提插泻法;井穴、曲泽、委中放血。虚证应调补气血,回阳救逆,针用补法:百会、关元以大炷灸法;内关、神门行捻转补法。所介绍杨柏如4例典型病案全部治愈。(李惠芳.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针灸临床杂志1994;10(3):3) 2.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例。所治23例均为女性,23例皆是情绪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病。取单侧涌泉穴,予强刺激,行针l~3min,留针在5min以内,以病人意识恢复、抽搐停止为原则。结果:23例全部意识恢复,见效最快30秒,最慢3min,平均1分20秒。有4例因情绪未稳定,出针15min后再次发作,重新针刺该穴抽搐停止。(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例。中国针灸1997;17(6):367)。 发病护理:一旦发生本证,应使患者平卧,不要妄加翻动,注意保暖。苏醒后亦不宜马上起床,以防复厥。 疗效评价:针灸对本证的治疗,作为应急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