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及CVC维护技术课件
我院常见的几种静脉留置针 流速 应用 19~25ml/min 小儿 细小血管 33~36ml/min 输液 55~65ml/min 输血 76~105ml/min 手术室/急诊 头皮针 5.5# 7# 9# 12# 规格 24G 22G 20G 18G 颜色 静脉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 不同规格、型号、颜色及流速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适应症 针的优点及适应症 适用于:躁动不安的患者 每天输液量较多的患者 需分次用药或保留通道随时用药的患者 疗程在2-14天的患者 留置时间:72-96小时 留置针的优点: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防止渗漏 避免每天穿刺,减轻痛苦,保护血管 病人输液时可活动肢体,提高舒适度 可随时用药,保证患者安全 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静脉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 手背静脉 周围静脉 下肢静脉 静脉留置针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宣教 留置期间穿刺侧手臂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过度 避免手臂长时间下垂,睡觉时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 穿脱衣时防止导管脱出,先穿穿刺侧手臂,后脱穿刺侧手臂 洗澡时注意防水,用保鲜膜包裹 贴膜松脱或卷边及时告知护士 穿刺部位异常如疼痛或穿刺点渗血及时告知护士 静脉留置针操作要点 记录 在标签上记录穿刺日期时间及责任人 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速度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穿刺部位及日期时间 观察评价 有无静脉炎或液体渗漏 输液滴数是否相符 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 听取患者主诉 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填写、粘贴输液卡 加药、插输液器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 核对药液瓶签(药名、浓度、剂量和时间),检查药液质量 选择穿刺部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 消毒皮肤(范围为8×10cm) 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固定六部曲 4 高 举 平 台 法 A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B 留置针固定不正确 C 封管方法不正确 D 穿刺后健康宣教不到位 E 穿刺后观察不到位,维护处理不及时 二、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见问题 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见问题 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见问题 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见问题 静脉炎 液体渗漏 导管返血 导管堵塞 三、留置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肿胀及疼痛 栓塞型:沿静脉走向处变硬,呈条索状硬结;外观皮肤有色 素沉着,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黑坏死,甚至深 达肌层 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出现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立即拔针 更换对侧手臂或另一根静脉输液 视药物性质行局部湿敷(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湿热敷) 局部用药(喜辽妥软膏或七叶皂甙凝胶涂擦;如意金黄散+蜂 蜜涂擦等) 化疗药导致的静脉炎另行处理 留置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液体渗漏 症状及体征:触痛、肿胀 皮肤紧绷、发亮 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偏低 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 穿刺点渗液 预防及处理: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 稳妥固定,对老年患者加强固定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通路 正确的穿刺技术,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严密观察,及早判断 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返血 相关因素:封管技术导致 静脉压高 手臂长时间下垂或用力 静脉上段受压 导管固定不当 预防及处理:正确封管 导管正确固定 详细宣教,避免手臂下垂、用力或受压 避免在穿刺侧手臂测血压或扎止血带 及时冲管 留置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堵塞 相关因素:导管返血 冲管不正确,不同药物混合产生的微粒导致 导管尖端纤维蛋白鞘形成 静脉内形成血栓 导管打折 预防及处理: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合理固定 正确冲封管SASH或SAS 输液泵设置报警,及时了解输液时的停止状态 只能回抽,不可用力推注 必要时拔针 留置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