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的基础1绪论
中医学基础 第1章 绪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 长王永炎对中医学学科属性的 认识是: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 基础,与理化数学交叉渗透, 以人文哲学相融合,具有丰厚 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国医药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6世纪之前一直遥居世界医学之先,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3世纪就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医学在19世纪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则更晚,比华佗足足晚了1600余年。 华佗创制“五禽戏”开创体操健身先河 西晋时葛洪在《肘后方》中,就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葛洪最早记载用大豆、牛乳、松叶等富含维生素B1的天然物质治疗脚气病,比欧州人早1300多年; 葛洪最早用疯狗脑髓捣烂外敷防治狂犬病,而法国人巴斯德在19世纪的1885年才制成狂犬疫苗,比之晚了1500余年;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1.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2.科学技术的密切结合 3.医药实践的系统总结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 基础理论的确立: (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家之宗”。 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成书年代:先秦战国,近代学者认为是西汉中 后 期。 作者:众多医家所著。此书非一人手笔,非一 个时代,一个地方,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容:该书分为两部分: 《素问》 (平素之问答) 各9卷81篇 《灵枢》 (神灵之枢要) 《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 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 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创立 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难经》 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成书在汉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 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方法。 创“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2.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 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1)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2)作者:张机,字仲景,后世誉为“医圣”。 (3)《伤寒杂病论》内容与成就: ①《伤寒论》:22篇,397法,113 方,确立了外感病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 ②《金匮要略》:25篇262方,载病40多 种,对内伤杂病进行了辨证论治。成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楷模 3. 药物专著的问世 《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 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1)成书年代:汉代。 (2)作者:托名神农。 (3)内容:收载中药365种,分为三类,其 中植物类239种,动物类65种,矿物43种。 首先对药品进行初步分类: 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补养药) 中品——120种(补养兼攻病药) 下品——125种(攻病类药) 对药物的四性五味,七情和合,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作了阐述,并对药物的产地、采集、炮制方法和剂型与疗效的关系,成为了历代本草之蓝本。所载药物疗效确切,如水银治疗疥疮、常山截疟,麻黄止喘发汗等。 至此,从基础理论的确立,辨证论治体系的应用,药物专著的问世,相对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一批分支学科,如针灸学,脉学在分化中日趋成熟。 (1)晋·王叔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