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基础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类基础介绍.ppt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结构特点* 分类,功能,食物来源 糖类在饮食中的重要性(能量与调节) GI值与糖尿病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1)葡萄糖:能量通货、分解产生 2)果糖:*HFCS、玉米、价格、甜度 3)半乳糖:乳糖不耐与舒化奶 共同点: 水溶性、直接利用迅速供能、明显甜度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2.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1)构成-与单糖关系 2)来源、应用 2)甜度标准及代糖作为添加剂的使用 共同点: 一份子葡萄糖、可溶、水解后利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 寡糖:棉籽糖、水苏糖 1)构成-与单糖关系 (3-9个) 2)来源 (豆类) 3)消化问题(北美应用:减肥餐) 共同点: 甜度和溶解度显著下降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4. 多糖:淀粉、糖原 1)构成-与单糖关系 2)来源与富集处 3)摄取与消化、与单糖和油脂的关系 共同点: 贮存能量、量的差别、水解后利用 5. 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类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① 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 木质素。 谷物壳、芹菜、玉米粒皮 物理支持 清道夫-预防大肠癌 ② 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 柑桔、大豆、燕麦 粘稠、部分可被肠道菌利用 *酸奶*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kJ (4.0kcal) 的能量。 主要供能物质(60%)- 帮助蛋白质与油脂的消化 不吃饭引起昏厥 水解和转化后快速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早饭种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2. 是机体的构成成分: 糖脂(细胞表面抗原成分,细胞识别) 糖蛋白(分子之间的免疫识别-抗原抗体) 核糖(与RNA有关,进而与调节有关) 3.节约蛋白质作用: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节省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储留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总体上高于糖类:必需氨基酸) 4. 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的草酰乙酸,同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酰基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从而,避免了由于脂肪酸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所导致的酮血症 (酸中毒、肾脏负担重;如果有一顿蛋白质特别多,怎么人为调节?) 5. 解毒作用: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能结合某些外来化学物,将其排出体外。(结构-功能;减轻肝脏负担;肝功能-糖类摄入;类似的,也有一定解酒功能) 6. 提供膳食纤维:绝大部分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① 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蠕动-少肠癌)。 ② 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促消化,多排除)。 ③ 控制体重和减肥(提供饱腹感)。 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 小肠消化吸收 ① 淀粉:经胰淀粉酶分解为双糖。 ② 双糖:经小肠粘膜细胞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分解为单糖。 ③ 单糖:直接吸收入血。 2. 结肠发酵吸收 部分膳食纤维被结肠细菌分解,产生水分、气体、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吸收。 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 1. 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AI): 碳水化合物应提供55%~65%的膳食总能量(2岁以下婴幼儿除外)。 相当于每天摄入约300~400g碳水化合物,至少为275g。 2. 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推算结果): 总膳食纤维25~35g。 五、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1. 碳水化合物: 谷类 65%(麦子)~80%(大米) 薯类 15%(马铃薯) ~35%(木薯) 豆类 20%(黄豆) ~60%(红豆) 根茎类蔬菜 坚果类 水果类 食糖 2. 膳食纤维* 谷类 4.5 淀粉类 22.2 干豆类 20.2 鲜豆类 4.3 瓜果类 2.7 叶菜类 2.7 *单位:g/100g可食部 Glycemic Index 100: 葡萄糖 87:蒸煮所得土豆泥、运动型饮料 50:葡萄,柑桔,糖果,绿豆,炒土豆 25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