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4_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结构设计4_1

* * 竖向布置的不规则结构 楼层刚度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超过50% 相邻楼层质量之比超过1.5 立面收进尺寸的比例为L1/L 0.7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任一楼层抗侧力构件的总剪承载力 小于其相邻上层的80% 框筒结构布置时的注意事项 框筒结构高宽比不宜小于4;(更好地发挥框筒的立体作用) 内筒的边长不宜小于相应外框筒边长的1/3; 框筒柱距一般为1.5~3.0m,且不宜大于层高; 框筒的开洞面积不宜大于其总面积的50%; 内外筒之间的进深一般控制在10~16m之间; 内筒亦为框筒时,其柱距宜与外框筒柱距相同,且在每层楼盖处都设置钢梁将相应内外柱相连接; 框筒结构布置时的注意事项(续) 控制角柱截面积为非角柱的1.5~2.0倍; 外框筒为矩形平面时,宜将其作成切角矩形;(以削减角柱应力) 为提高内外筒的整体性能以及缓解剪力滞后,可设置帽桁架和腰桁架; 腰桁架一般布置于设备层; 帽桁架和腰桁架一般是由相互正交的两组桁架构成,等距满布于建筑物的横(纵)向。 基础埋深的考虑 敷设地下室;(补偿基础、增大结构抗侧倾能力) 有抗震设防时,高层结构部分的基础埋深宜一致、不宜采用局部地下室; 基础埋深: (从室外地坪或通长采光井底面到承台底部或基础底部的深度) 1)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H/15 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H/20 H :室外地坪至屋顶檐口的高度 当有可靠根据时,基础埋深可适当减小。 室外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 章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 4.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4.2 楼盖的布置方案和设计 4.3 柱和支撑的设计 4.4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 和设计计算 多、高层钢结构的认识 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之间无严格的界线; 大致可以12层(高度约40m)为界; 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1972年建议,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 第二类: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 第三类: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 第四类: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 *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中规定: 住宅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3 )中规定: 10层及10层以上和总高度超过28m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注:建筑高度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计算,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设备用房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 * 主要优点: 重量轻 抗震性能好 施工周期短 工业化程度高 环保效果好 多层钢结构住宅的开发和建造已得到重视。 * 日本国土处于太平洋地区地震带中,特别重视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追求住宅良好的抗震性。到20世纪90 年代末,日本预制装配住宅中木结构占18%,混凝土结构占11%,钢结构占71%,其新建的1~4 层建筑,大都采用了钢结构。 美国是最早采用钢框架结构建造住宅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房屋开发商转而经营钢结构住宅。1965年轻钢结构在美国仅占建筑市场15%,1990 年上升到53%,而1993 年上升到68%,到2000 年已经上升到75%。 在澳大利亚,钢框架住宅占全部住宅数量的30%,到2000 年,这个比例达到50%。 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等国都有本国成熟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钢结构住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天津丽苑钢结构住宅 天津丽苑钢结构住宅 青岛即墨钢结构住宅 莱钢开发的青岛钢结构住宅 4.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4.1.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 4.1.2 结构布置提要 本节内容 结构类型 常见类型:框架结构、支撑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 框架结构 最早用于高层建筑,现多用于6层以下多层建筑; 柱距宜控制在6~9m范围内 次梁间距一般以3~4m为宜 优点:平面布置较灵活,刚度分布均匀,延性较大,自振周期较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 缺点:侧向刚度差,适用于多层,采用刚接节点; * * 框剪结构 框架结构上设置适当的支撑或剪力墙 亦可二者皆设置 侧向位移模式: 纯框架结构: 剪切变形模式 抗剪结构: 弯曲变形模式 二者组合(框剪结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