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常见传染病防治.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的常见传染病防治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控的含义: 一、防---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二、控---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传染病防控的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传染病分类(依据传染途径分类)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等。 呼吸道传染病---流腮、麻疹等。 血源性传播疾病---乙丙肝等。 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狂犬病、乙脑、疟疾等。 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 一、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 二、预防措施: 1、开展健康教育,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 3、加强“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一灭(消灭苍蝇)”工作; 4、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5、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种,如伤寒疫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伤寒、副伤寒 1、传染源:伤寒的传染源是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健康带菌)。病人从潜伏期至整个患病期间都能够随粪便和尿排出大量伤寒杆菌污染外环境,尤其是病程的第2~4 周传染性最强。 2、伤寒病后能否再次感染? 1、感染伤寒以后一般可以获得较为巩固的免疫力,再次患病的少见。 3、伤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伤寒副伤寒是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经苍蝇传播。 4、有哪些人群容易感染伤寒 由于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伤寒的发病农村高于城市,而且以暴发多见,城市以散发 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 0—30 岁年龄组,尤其是农民和学生,儿童略次之。近年来伤寒的 暴发常见于居住拥挤的特殊人群和学生中。 5、临床上伤寒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伤寒一般起病缓慢,初期发热、畏寒、头痛、腹胀、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体温 7日内达 39-40℃。 6、伤寒的危害就是在于其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就是肠出血和肠穿孔。 7、预防伤寒需要做到哪几条? 1、接种伤寒疫苗,形成自身的保护屏障。 2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不洁的食物; 3、 饭前便后洗手; 4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5、 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6 、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防止“病从口入”。 7、在外就餐时,要选择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持健康证上岗的人员的店铺。 8、加强饮用水的管理、加强粪便、垃圾的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麻疹 流行性腺腮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病原学 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