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篇-城市动物-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doc

05-第五篇-城市动物-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第五篇-城市动物-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

第五篇 城市动物 案例一 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一、北京市概况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7-4℃,7月25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2003,2(1):40~44. 案例二 城市野生动物与生态城市建设 一、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野生动物 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已高达30亿,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的程度也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工业革命以及伴随而来的城市化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物质财富急速增长,人类社会空前繁荣。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中心主义”开始蔓延,奴役自然的机械论思想盛行。 正当人们陶醉于工业文明的成果时,以伦敦烟雾为代表的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了大众的恐慌。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破坏不仅仅危害城市居民的健康,它所带来的是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到全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如今,人口过剩、能源紧张、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源短缺、固体垃圾堆积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等问题几乎成为困扰所有城市发展的难题。 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引发了生态意识的觉醒,在对以往的价值取向进行反省的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了对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帕特里克·盖迪斯 (1854-1932)最早明确地提出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他强调区域调查,最早推动了区域规划的研究,提出了生态的问题以及城市进化理论、生活图式等理论。1928年,一些欧洲建筑师在瑞士利亚萨拉城堡第一次聚会时,创立了“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的组织,通过了一项纲领性决议,明确了几条建设功能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就是要把城、乡集体生活的各种功能组织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美学标准,而只能是功能标准。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居住、劳动和休息这三项功能。”1933年CIAM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这就是有名的“雅典宪章”。《宪章》要求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之前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并认为有必要对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问题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这是区域规划的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环保主义浪潮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途径,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维护”。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AB)报告中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 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 3.居民的生活标准; 4.文化历史的保护; 5.将自然融入城市。 1987年,城市生态学家Yanitsky正式提出了生态城市(ecopolis)的概念。他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是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人类住区。依照Yanitsky的理论,生态城市应该做到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如华盛顿、法兰克福、墨西哥、东京、汉城、罗马、莫斯科都开展了生态城市的研究,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提出体现了人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