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肺功能不全.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2)心脏舒缩活动受限 ①缺氧、酸中毒→心肌舒缩功能↓ ②呼吸困难,用力呼吸→胸内压变化异常↑→ →影响心脏舒缩。 → →挤压肺血管→右心射血阻力↑ 。 (3)心肌受损→心肌舒缩性↓。 ①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损害心肌。 ②长期持续缺氧→心肌病变(坏死、纤维化 等)。 3、右心衰累及左心机制: 尚有争论,倾向于: (1)PaO2 ↓ 、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2)胸内压异常,高低变化也影响左心。 (3)右心扩大→右心室壁增厚→室间隔 推向左侧→左室顺应性↓。 4.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PaO2≤60mmHg 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 PaO2≤40~50mmHg 神经精神症状 PaO2≤20mmHg 神经细胞不可逆损害 PaCO2≥80mmHg 定向障碍、肌肉震颤、 嗜睡、木僵、昏迷等(CO2麻醉)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1、 PaCO2↑酸中毒对脑血管的作用 (1)脑血管扩张血流↑ (PaCO2↑10mmHg脑血流增加50%) 间质水肿、颅内压↑ (2)脑血管 通透性↑ 缺氧加重。 2、缺氧和酸中毒对脑细胞的作用 (1)ATP生成↓→Na+-K+泵障碍→细胞水肿 ; (2)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中枢抑制; (3)脑内磷酯酶活性增强→溶酶体水解酶 释放→神经细胞损伤。 细胞功能障碍、受损→精神神经症状。 颅内压↑→压迫脑血管→恶性循环 →脑疝。 5. 肾和胃肠功能变化 (1)缺氧、酸中毒→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 收缩→GFR↓→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2)缺氧、 酸中毒 →交感神经兴奋→腹腔 内脏血管收缩→胃肠黏膜缺血→糜烂、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吸氧以提高PaO2 对Ⅱ型呼吸衰竭,改善肺通气降低PaCO2 解除气道阻塞;增强通气动力 人工辅助通气;补充营养 改善内环境及重要脏器的功能 掌握: (1)概念: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等压点、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掺杂(功能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 (2)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发生机制:①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机制及血气变化(PaO2↓,PCO2↑);②弥散障碍及肺胞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及血气变化(PaO2↓,PCO2正常或↑或↓)。 (3) 功能代谢变化机制: 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②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肺性脑病;③心血管系统:肺源性心脏病。 熟悉 : (4)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①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②换气障碍: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了解 : (5)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氧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机体通过呼吸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外呼吸:指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以及细胞内生物氧化的过程。 本章重点讲述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是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的病理过程。 * * * Trapezius:斜方肌; scalenus:斜角肌; sternomastoid:胸锁乳突肌 * * PACO2取决于每分肺泡通气量(VA)与体内每分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Vco2), PACO2=0.86×Vco2/VA。如Vco2不变,只要通气减少,PACO2必增,而肺泡毛细血管末端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几乎和PACO2相等,故PaCO2增高是反映肺通气功能不足的最佳指标。 * (3)血液与肺泡的接触时间过短,弥散时间不足 正常静息情况下,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约为0.75秒,在剧烈运动时约为0.34秒。而完成气体交换的时间,O2只需0.25秒,CO2更短,仅需0.13秒。因此在静息时,即使肺泡膜面积减少或厚度增加,一般仍可在0.75秒范围内完成气体交换,而不出现血气的异常,只有在体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等使心输出量增加和肺血流加快时,血液和肺泡气接触时间明显缩短,才会出现血气的改变。 * O2和CO2解离曲线的差异:?在肺内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