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 年荊楚文化研習營 報告
黃淑莉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荊楚文化研習營是由蔣基會補助、史語所主辦的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在這
之前已經舉辦過六屆,這是第七屆。每一年都會以一個地方文化為主題,與當地
知名大學的歷史系合辦,設計結合史料與田野的研習主題,由知名學者擔任講師,
青年優秀研究者擔任 導師,帶領學員深入考察地方社會的歷史與文化,幾乎所有
參加過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的學員,都會對此研習營的深度與廣度留下深刻的印
象。在報名參加荊楚文化研習營之前,我對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所推動的歷史田
野十分好奇,也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參加,終於等到研習營的主題從遙遠的徽、晉、
南京、齊魯來到和西南頗有淵源的荊楚,我就以理解荊楚文化和苗巫的關係為由
提出參加申請,也很幸運地被主辦單位接受,獲得參加荊楚文化研習營的入門票。
六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收到來自荊楚文化營的消息,就越來越有這個營隊是
在玩真的感覺,尤其是在收到課程表和上課資料的電子檔後,更是一整個崩潰。
田野閱讀材料是數百頁的地方誌書和碑刻, 課程講義的指定閱讀光是講義就有四
五百頁,還不加上指定專書。量多或許不是問題,如果有脈絡快速閱讀,儘管讀
得不深,還是能對材料有基本的把握,真正讓我完全崩潰無所適從的是—不知從
何讀起。田野材料是不熟悉的古文,讀起來拗口, 不熟悉湖北歷史地理、史料背
景,根本不知這些零碎片段的史料應該要怎麼讀,可能會有什麼迷人之處。指定
閱讀有思想史、文學、考古、古文字學、宗教研究、物質文化各式各樣,時間向
度從舊石器時代、上古、中古到近代,上下七、八千年,指定閱讀的每一篇文章、
每一本書知識含量都很高,都得花費一番心力閱讀整理和思考,完全沒有「一言
以蔽之」的可能。
即便所有閱讀材料都翻過了一遍,感覺自己對荊楚文化的了解還是一張白紙,
對武漢營的研習內容還是一頭霧水。一直到上飛機前,我還是很焦慮,這麼多的
閱讀材料,到底我該從何下手,才能勉強勾勒出自己對荊楚文化的初步認識呢?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飛機,開始了我在「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十二天的學
員生活。
此次荊楚文化研習營是在武漢大學舉行。一下飛機我們就被安排住在武大附
近的豐頤賓館,距離上課地點歷史學院的教室,大約是步行十五分鐘的距離。除
了田野行程以外,從豐頤賓館到歷史學院的這一段路我們每天都得走上一兩趟,
這段路的沿途景致也就構成了我們對武大校園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
研習營主要分成課程與田野調查兩個部分。
課程分五天進行,早上、下午各有一講。講師有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思想史
學家王汎森、歷史人類學家王明珂、文哲所的魏晉唐宋文學研究者劉苑如、政治
大學知名宗教學者李豐懋、文哲所明清文學研究專家胡曉真、故宮博物院的玉器
研究專家鄧淑蘋、武漢大學的江漢考古學家余西雲、楚簡研究專家陳偉、鄂東南
地方社會史研究者楊國安、廈門大學的民間信仰研究專家鄭振滿等。課程內容在
時間向度上,從明清到史前都有,在研究領域上文史哲幾乎無所不包,唯一的共
同點是這些研究都和「湖北」這個地方有關,有從湖北出土文物出發探討江漢地
區的文化變遷(余西雲)和楚人的宗教(陳偉)、以及湖北在華夏文明構成中的地
位(鄧淑蘋),或者從湖北的文人作品探討湖北學風(王汎森),或者文學作品中
的湖北(胡曉真)和神話傳說中的湖北少數民族(王明珂),從歷史和田野中探討
湖北的宗族與社會構成(楊國安、鄭振滿)、宗教論述和社會動員(李豐懋、劉苑
如)。
田野調查有四天的時間,從湖北東南武漢出發向西北前進,奔波數百公里,
途經明嘉靖年間「大禮議」的濫觴之地鍾祥、清中期白蓮教徒群聚發難的襄陽、
直抵陝鄂邊境太和山上明永樂帝冊封的武當山,返程中途在隨州停留,參觀楚墓
考古挖掘重鎮曾侯乙墓的所在地隨州。田野調查接觸到的地理人文景觀、搜索到
的碑刻文物,再加上田野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地方誌書,我們這些學員就會被丟進
滿滿「材料」的大海之中,茫然不知從何捕捉「荊楚文化」的樣貌。
除了課程與田野之外,研習營另一個最重要的學習場域是小組討論。在經過
一整天課程和田野的腦補之後,每天晚上的小組討論時間都是最精彩的腦動時刻。
小組討論由田野老師帶領,在大歷史的脈絡下定位理解地方社會的視角,再從文
本與田野的細節中,構建一個能夠展現地方社會樣貌的歷史敘事。由於學員當中,
有七成以上不是歷史專業,大多數學員更是完全沒做過田野調查,將史料與田野
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多數學員而言,都是全新的操作方式。因此,一開始的小組討
論並不是很進入狀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