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相关说明-山西大同大学.docVIP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相关说明-山西大同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相关说明-山西大同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目 录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二、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 三、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3 (一)教学内容改革 3 (二)教学方法改革 4 (三)考核方式改革 5 (四)教学模式改革 7 (五)加强教学研究 7 (六)教材建设 8 (七)教学大纲 9 四、实施计划 17 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17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根据信息需求做出基本判断的信息意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相应信息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信息能力,遵循职业、社会和时代所要求的信息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有很多途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其具有现代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其宗旨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社会对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超越以往的更高要求,计算机理论、技术和思维的快速更新和计算机知识向其他领域的深入渗透融合,要求高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遵循此特征。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对于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同大学而言,我校目前生源地覆盖了除香港、澳门、西藏、台湾之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大学新生在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普及程度上相差甚远,存在着明显的非“同一起点”现象。 第二,学生个体的学科专业深入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各专业的新的应用工具软件频繁出现,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各专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一趋势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根据学科专业的应用需求来组织课程教学。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没有特别关注学生的专业应用需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其专业深入发展的需求。 第三,学生个体兴趣发展受到制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教学时除了考虑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应用需求以外,还应考虑其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努力创建适合大同大学学生水平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色课程,因材施教,力求在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基础之上,营造个体公平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最终使学生好之、乐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张扬其个性的目的。 三、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及全社会,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是全社会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具有对于计算机技术深度运用的能力。在此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信息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必须对于计算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形式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只有接受对于计算思维的严格培养,才能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成为当下这个信息社会、大数据社会的合格公民。 改革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布局过程中没有突出体现‘计算思维’的理念,教学模式设计环节中没有考虑学生个体专业兴趣及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改革后:教学内容布局过程中以‘计算思维’理念为切入点,统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体系。整个知识体系分为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基础、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数据表示处理、信息管理与发布、算法和程序设计思维五篇。教学模式设计环节中构建以专业类别、能力水平为维度的三纵两横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中实施不同课时、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布置详见表1。教学内容的实践环境平台由原来的WindowsXP+Office 2003升级为界面操作更为简易,功能更为全面,服务更为安全,且更有利于实施‘计算思维’理念教学的Windows7+Office2010平台。 表1 分类分层教学体系 对比 课程内容 层次 学时 专业 改革前 计算机文化基础 无分层 56课时 全校非计算机专业 改革后 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基础、数制与信息编码、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浏览和发布、算法和程序设计初步 提高班(A层) 40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