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最大敌人是缺乏想象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溯宁-最大敌人是缺乏想象力

田溯宁:最大敌人是缺乏想象力   2005年春天的一场名流晚宴上,时任中国网通集团副董事长田溯宁在宽敞通透、精雕细琢的会场里,神情有些低落。他刚度过自己在网通“最累”的一年。在耗时数年的内部整合和改制之后,田帮助网通在香港上市,并萌生退意。 不想在国企一直待下去,又没有激情再去创建一个新亚信的田溯宁,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借着微醺,田溯宁把一腔苦闷向Tom Perkins倾诉,后者是华尔街风险投资的殿堂级人物。他亲切地对田说,如果我是你,我就在中国做一个基金平台,我保证,你一定会非常愉快。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时刻。”多年之后,田溯宁向《财经》记者回忆,Tom Perkins的话令他茅塞顿开。2006年,田溯宁辞去网通职务,以3000万美元起步,创建“宽带资本”投资集团,该基金专注于电信、互联网、媒体与科技产业的投资。 目前,宽带资本旗下有三只基金,其中两只是总额为7亿美元的美元基金,第三只是15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这些基金主要投资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投资遍布全球。 2012年,投资额高达7亿元、占宽带资本投资比重最大的北京云基地已经开始初显规模,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超云服务器势头最佳,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都是其用户。 自1993年创办亚信公司以来,田溯宁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身份。1999年前在亚信,是新兴科技公司的创业者,之后在网通公司,是大型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最近七年又以投资者身份回到科技行业。 未能做成一家像阿里、腾讯、百度那样的大公司,是田溯宁的一大遗憾。不久前他接受《财经》记者专访回首往事,认为科技行业最大的敌人是想象力不足,勇气不足,坚持不足。 “我已经50岁了,精力不允许我从头再创建一家公司,但我可以用我的经验和资源支持年轻人获得成功。”田溯宁说。 他认为,未来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将出现领导全球的创新公司。“我希望我的投资项目里能有这样的公司。” 田乐观预测,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北京与硅谷差距20年,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个距离缩短至5年,但在大数据的浪潮中,硅谷与北京零距离。 最重要的机会 1993年创建亚信公司,拓荒中国互联网网络建设,1999年入主有“中国第三电信”之称的小网通,并成功带领这家国企迈出国际化步伐。田溯宁因此得名“宽带先生”。 2006年,43岁的田溯宁决定创建宽带资本,用投资的方式把握下一个机会。在此后的七年时间里,田成为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布道者,并收获另一个绰号“云先生”。 田溯宁曾多次对身边同事表示, “我的遗憾是没有做成一家大公司,但人生不能重来” ,因此大数据是他下半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田预测,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很有可能出现在中国,出现在大数据领域,而他想做那个公司背后的人。 田的挚友、趋势科技创始人张明正评价,田溯宁有产业报国的梦想和理想主义情怀,但田做选择的时候却更多是基于对当时自身资源、条件和时势的平衡。 2007年的一天,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两个人第一次聊到云计算,接下来,两个人跑了硅谷大大小小几十个关于云计算的创业公司,业务领域涉及芯片、交换机等,进而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第二年,两人合作成立了天云科技,田的另一好友,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入股,他还以投资的方式进入了田溯宁执掌的宽带资本。 不过,从2009年开始,田溯宁意识到,单纯的投资,并不足以对整个产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他发现,如果将宽带资本的资金优势,结合自己丰富的运营经验,用“基金+基地+产业群”的方式运营,形成一个覆盖云计算硬件、软件、服务、应用全产业链的基地,或能对所投资企业形成倍增的催化效应,更早把握行业先机。 2010年,宽带资本联合北京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旗下第一个云基地——北京云基地,该基地具备“孵化、投资、服务、拓展、管理”五个功能。 宽带资本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云基地成立之初,既募集不来投资者,又找不到投资对象,但田的决心很大,他坚信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之初,需要这么一个孵化器。 2012年,北京云基地已经开始初显规模,拥有包括天云科技、超云、云箱在内的21家云科技公司,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2010年成立的天地超云公司生产的云服务器在2012年的销售额达近3亿元,同比增长6倍,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使用超云服务器。 上世纪90年代,田与丁磊、张朝阳等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批创业者。田溯宁回忆,当时的互联网创业者连什么是商业模式都不知道,但成功率却很高,只要坚持住的,基本上都成功了。“这主要由于对创业时机的正确把握。” “把握先机比商业计划更重要,”田溯宁强调,“当机会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