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中学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课件(共75张PPT).ppt
6、第6段中对蚂蚁们“建造蚁丘”写得如此详尽,其目的是什么? 文章对蚂蚁们“建造蚁丘”写得如此详尽,其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蚂蚁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会思考、筹划、谋算,知道团结合作,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7、多个单独的动物会合并成一个生物吗?请你谈一谈你的理解。 文中的“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非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新的生物,而是指多个单独的动物密切合作,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仿佛一个生物一样。 8、“保守党”本来指在政治上、思想上保守的政党或人群,用在文中是什么意味? “保守党”是说黏菌的细胞在铃声(聚集素)发出之前,还没有聚集在一起,还没有排成星状,只是一个个单独的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 9、文中举了几种动物的例子?从哪些方面与人类作比较? 蚂蚁 培育真菌 喂养蚜虫 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 过着个体 与群体的生活 建造蚁丘 群体变大,智慧也随之增加 切叶蚁培育真菌 蚂蚁放牧蚜虫 蚂蚁的战争 蚁丘 蜜蜂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单个蜜蜂离窠----仍属于蜂窠 如有细丝系住。 工蜂营建蜂窠----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 老蜂王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像蜂窠进行均衡有丝分裂。 蜂巢 工蜂 蜂王 其它生物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同步活动 犀牛和犀牛鸟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10、 “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说我们最具社会性却不经常联合,正如“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一样。 11、文章结尾援引齐曼在《自然》杂志上的著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旨在强调群体的智慧。就像一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人到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像昆虫那样,发扬光大“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的古老传统,经常接通我们与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 1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 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 写作特色 一、语言幽默风趣。 作者在论述中,常常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首先,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独特的论证方法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 课堂小结 本文是关于群居性昆虫的有趣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他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难以置辩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 1.(2007,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高考链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的识记。 A 项“精络”应为“经络”; B 项“祸福予共”应为“祸福与共”; C 项“一言即出”应为“一言既出”; D 项全部正确,为本题正确选项。 导入新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