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公开课专用)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理解 常见的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指明能力层级B) (指明考查范围是考纲中规定的 18个常见虚词) [考点要求] (强调在语境中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出现频率 09年考“之”省(市):京、粤、赣、浙 近五年里,广东分别在05年和09年考到了虚词“之”的用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归纳、理解并熟记虚词“之”的常见用法; 2.能熟练运用“之”的用法去解答相关的题目; 3.培养文言语感,增进对祖国传统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尝试1-1: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5. 之二虫又何知? 6.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归纳1:代词 1.人称代词,指代人,他/他们; 2.代词,指代物,它/它们; 3.指示代词, 表近指,这(件事)/这些。《核按钮》P337 学生活动:齐读,2人到黑板写 他 他们 它 它们 这 这件事 探讨1-1:同样作代词,“之”能用“其”来代替吗? 1.孔文子何以谓之(其)‘文’也?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 。 3.学而时习之(其) ,不亦说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其)咸阳。 5. 之(其)二虫又何知? 6.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其) ,欣然规往。 学生活动:口头回答,举手 探讨1-2:同样作结构助词,如何区分“主谓”和“定中”这两种用法?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结论:谓语多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定语后面的中心语与多由名词充当。 学生活动:口头回答 【提示】根据谓语和中心语的词性判断。 不译 不译 的 的 尝试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主谓 主谓 主谓 代词 主谓 学生活动:口头回答 尝试1-3: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归纳3:结构助词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2.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学生活动:齐读,2人到黑板写 宾前 宾前 宾前 定后 定后 定后 尝试练习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宋何罪之有?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定中,的 定中,的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代词 学生活动:口头回答 尝试1-4: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顷之,持一象笏至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5.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归纳4: 1.结构助词,多用于时间词后,凑足音节,无义; 2.动词,“去,往”。 学生活动:齐读,2人到黑板写 去,往 去,往 去,往 去,往 凑音节 凑音节 凑音节 去,往 尝试练习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B.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坐定,高丽使问曰:“君何之?”回纥使曰:“承王命,之松江。” 主谓 定中,的 代词,他们 代词,它 动词 学生活动:口头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高考语文课标卷备考研讨158ppt.ppt
- 口腔相关的护理新.ppt
- 六年级品社上册《身边的变化》课件1 苏教版.ppt
- 云南中考政治教材知识梳理课件: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人际通行证》(新人教版).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共22张PPT).ppt
- 口腔肿瘤护理查房.ppt
- 文言虚词的推断.ppt
- 2016届语文讲座.ppt
- 语文考前指导(阅读).ppt
- 口腔相关的护理幻灯片.ppt
- 【中考命题研究】重庆市2016中考英语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研究 八下 Units 9-10复习课件 人教新目标版.ppt
- 【金榜学案】2014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5.2.2 南方地区课件 (新版)湘教版.ppt
- 【学练优】2016春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生命共舟》合作就在身边(第1课时)课件 人民版.ppt
-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2节 常见文言虚词课件.ppt
- 【高考领航】(新课标)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 2.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
- 《祖国宝岛--台湾省》课件.ppt
- 【讲练通】2015版高中历史配套课件:2.2 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ppt
- 丁香菌酯.ppt
- 养成七个好习惯ppt.ppt
- 七个工作工具 -2.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