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外国近代教育制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_外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六章 外国近代教育制度 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当然,由于各国社会条件以及各自的教育历史传统不同,它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发展水平、速度、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人类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英国是领先的。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海上霸,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事业得到发展。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革命一度夭折。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订立长期同盟,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实现了两者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光荣革命”。英国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英国教育缓慢英国英国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教育机会对资产阶级子弟更加开放,与此同时,初等教育也有所扩充,部分地满足了广大群众谋生就业和漂洋过海的要求。  英国慈善学校年英英英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年慈善学校英国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城市产业工人也十分贫困,产生了很多贫苦儿童。英国统治者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曾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革命后,国会又设设初等学校,但当时的暴发户不肯捐资助学。直到1860年,伦敦才为贫儿开设了一所贫儿学校。1699年,国会成立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1701年又成立了英国国教会(亦称圣公会)海外福音传播会,劝告各地富人捐款设校。当时英国产业日益发达,法国革命思潮的传入激荡了国内工人阶级,使统治者很担心,不得不改变教育是家庭职责的老观念,致力于慈善事业,慈善学校一时风起云涌。这些学校不收学费,还免费供给书籍和衣服;教师必须信奉国教;课程主要是讲授基督教教义,使儿童笃信上帝、勤劳守法;也传授一些简单的读、写知识。慈善学校教师水平低、方法机械、校舍破旧、设备简单,因此很受社会鄙视。其他宗教团体也设置慈善学校,宣传各宗派的教义。所有的慈善学校均属社会救济性质,无定制,毕业生不能升入文法学校和公学。英国的慈善学校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曾在殖民地时期把慈善学校从英国移植到大陆。 文法学校和公学   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中等教育性质,以升入牛津、剑桥大学为任务,以天才教育和绅士教育相标榜,享有很高的声望。文法学校历史古老,甚至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到15世纪前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法学校的名称与它的教学任务有密切关系,这种学校强调古典语言和文法的教学,使用拉丁语,以满足上层社会职业如医师、法官、辩护士以及一般乡绅秘书对拉丁语和文科知识的需要。同时,当时的王室贵族成员也用拉丁语来装饰自己的华贵身份。文法学校主要由天主教教会及传教士建立,1387年正式确定文法学校这一名称。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1387年英国首设温彻斯特公学。1440年,英王亨利六世在伊顿教区的教会内创设了一所学校,收容了一些平民子弟,他们是从文法学校中选出的聪颖学生,主要学习文法知识、唱圣诗和宗教知识,目的是为国王的祖先和笃信国教的死者祈告冥福。1446年,国王下令把该学校改为公开的普通文法学校,即著名的伊顿公学。文法学校和公学都是寄宿制私立学校,学费昂贵。教学上,两种学校都崇尚古典语文和古典学科,学生入学年龄均为13-14岁,修业通常为5年,毕业后升入大学深造。与文法学校相比,公学强调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学校,注重培养一般工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学质量等都好于文法学校。当时著名的公学有温彻斯特、圣保罗、舒兹伯里和伊顿等9所,即九大公学。文法学校和公学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也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为英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如国会议员、内阁大臣、司法官吏和军事将领等。但在17-18世纪,文法学校和公学尚未对近代课程予以重视,因而遭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批评。19世纪以后,改革文法学校和公学就成了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园由于公学和文法学校实施的是造就政治、经济领袖的绅士教育,收费又高,贫穷的青年与之无缘同时,国教会压制不信从国教教义的知识分子,只许国教徒充当文法学校和公学的教师,非国教派者无法涉足正规学校。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学园靠学生缴费维持,得不到政府补助但它收费低廉,校址距学生居住地又近,因此慢慢发展起来。最初以神学课为主18世纪初,受工商业及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影响,发展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1715年,瓦特(Thomas Watt)在伦敦创立的学校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