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疟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章 疟疾

第二十七章 疟疾 疟疾(malaria)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的寄生虫病。疟疾流行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目前全球仍有40%以上的人口,约24亿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有5亿人受感染,病死者超过200万,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人因疟疾死亡,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我国解放前疟疾流行猖獗,每年疟疾病例在3000万人以上。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使疟疾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全国疟疾报告发病24088例,估计病例数为25万至30万,仅为解放前发病人数的百分之一。目前全国已有1364个县、市、区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然而,疟疾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一节 概 述 一、疟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疟疾流行历史悠久,有关疟疾的研究亦经历了漫长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困难、再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在战国末年即有疟疾流行的论述,1880年发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1898年证实了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1950年Macdonald提出了疟疾传播理论的定量分析指标——基本繁殖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抗疟药的研制与推广,及DDT与其他灭蚊药的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后,疟疾流行率急剧下降。然而,从60年代初发现恶性疟对氯喹的抗性后,疟原虫的抗药性迅速蔓延,加上蚊子的抗药性,使疟疾防治的形势复杂化,疟疾流行率下降的速度迅速减缓或停止,有些地区甚至回升。目前,疟疾与结核和AIDS病一起并列为全球最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1998年,新当选的WHO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提出全球传染病以控制疟疾为主,并提出了一个击退疟疾运动(Roll Back Malaria, RBM)0%,至2015年死亡人数再减少50%。目前,疟疾的研究以流行特征、媒介及抗药性的变化的监测,抗疟新药和防疟疫苗的研制为重点。在持久的疟疾防治战役中,疟疾的流行病学研究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疟疾的病原学特征 引起人类疟疾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三日疟原虫(P.malariae),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和卵形疟原虫(P.ovale)。间日疟原虫分布最广,恶性疟原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三日疟原虫仅在长江以南地区散在发生,卵形疟原虫仅有个别病例报道。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按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及人体内的无性繁殖,后者又分为红细胞前期、红细胞外期及红细胞内期。 1、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繁殖:成熟的子孢子在按蚊吸血时随其唾液被注入人体,约30分钟后即侵入肝实质细胞进行红细胞前期潜隐性裂体增殖,约经8天形成一个成熟裂殖体,内含成千上万个细小的裂殖子,此时被寄生的肝细胞破裂而释放裂殖子。这些裂殖子一部分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发育,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消灭,另一部分继续侵入其他肝细胞进行红细胞外期发育,从而导致随后的疟疾复发。侵入红细胞的裂殖子迅速进行裂体增殖,增殖至12-24个裂殖子时,红细胞破裂放出裂殖子引起临床症状发作。所放出的裂殖子可再次侵入另一红细胞进行无性繁殖,然后再破裂放出裂殖子,形成周期性症状发作。红细胞内的增殖周期间日疟为48小时,三间疟为72小时,恶性疟为36小时-48小时。有一部分裂殖子经数次裂体增殖后,再侵入红细胞时不再分裂而生成雌雄配子体,配子体对按蚊有感染性,但不再发育。 2、疟原虫在雌性按蚊体内的发育繁殖:当按蚊叮咬患者时,疟原虫被吸入蚊胃内。裂殖体入胃后立即死亡,而雌雄配子体入胃后受精结合成合子,合子在胃纤维膜下变圆并分秘囊壁形成球形卵囊。而后卵囊分化发育繁殖而形成成千上万个梭形的有传染性的子孢子,子孢子进入按蚊的唾液腺,当再次叮人时即可感染人。这段在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期称为孢子增殖期或外潜伏期(external incubation period)。从一个末梢血中带配子体的患者,经按蚊传播,至另一个易感者产生具有传染性的配子体,即完成一个传播周期,称为潜伏间隔(incubation interval)。 (二)疟原虫的抗原 疟原虫的抗原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各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并有希望成为重要的疫苗候选抗原的重要抗原有: 1.环子孢子蛋白(CSP)抗原 是成熟子孢子的表面蛋白,它有2个T细胞识别位点,并可完全吸收人抗子孢子免疫血清中的抗体。抗子孢子疫苗诱生的特异性抗体能防止肝细胞感染或防止原虫在肝内发育。 2.环状体感染的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 该抗原为裂体增殖后期合成的一种分子量为155KDa的蛋白。该抗原在恶性疟原虫的不同虫株中均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而且能激起高度的免疫反应。 3.裂殖子表面抗原(MSA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