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的特色疗法.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医的特色疗法

藏医的特色疗法 一.艾灸疗法 【概述】??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四部医典》第4部第21 章就是专门介绍火灸法。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疗法介绍】? 一、艾炷制作 在秋季择吉日采集艾叶,反复捶打,使之茎断而叶不断,揉搓成圆锥状。用于关节者,大小如拇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或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二、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火力的大小可分煮法、烧法、烤法、拟法4种。煮法是在选定的穴位上以艾炷连灸20余壮,适应于疖痈、痞瘤;烧法是如上法灸15壮,宜于黄水病、心风等; 烤法是灸5~7壮,宜于隆病、虫病及大小便闭塞不通; 拟法,艾炷如豌豆大,只灸1 壮,宜于儿童。艾灸时先将艾炷置于选定的穴位上,用火点燃,病人不可随意动,术者频频用嘴吹之,使人力相继不断,增强热力,同时在穴位周围用手轻轻拍打按摩,以减轻患者局部的疼痛。灸完1 壮后,用消毒棉球蘸生理盐水擦净所灸穴位处,再行下1 壮灸,经一定壮数的艾灸后,即可产生灸感,灸感可沿一定方向传导,如灸后背而前身略感疼痛,灸前身而后背略感疼痛,当天不得进冷食,饮凉茶,以免散失热力。 三、艾灸穴位 藏医艾灸穴位可分为二大类,即根据病人自诉疼痛部位选穴,也就是阿是穴;第二类是医生根据五脏六腑所特定的穴位选取。常用穴位《四部医典》载有71穴,《藏医药选编》吸取了部分中医 针灸穴位,载有80穴。现将常用灸疗穴位介绍如下: (1)背部穴位:计23穴,藏医从第7颈椎算起为第1 椎,从第1 椎下开始至第14椎下,每一椎间隙都有1 穴(该穴旁开左右各1 寸处也可施灸)。依次是风(龙)穴、胆(赤巴)穴、痰(培根)穴、肺母穴、肺子穴、命脉穴、心穴、膈穴、肝穴、胆穴、脾穴、胃穴、精府穴、肾穴。从15椎下至22椎依次是脏腑总穴、大肠穴、小肠穴、膀恍穴、精穴、下泄风门穴、21椎三口穴、22椎三口穴、马眼穴。 背部穴位主治:隆穴主治疯狂,心神不安,白昼嗜睡,颈项强直等各种隆病。从风穴旁开各1 寸处连同本穴共3穴进行灸治,对老年病人有良效。赤巴穴主治寒性胆病、瘿病等。培根穴主治肺、心、头面等赤巴、培根增盛者,鼻塞不通,口舌干燥。肺母、肺子穴主治肺病胸痛。高热昏迷、咯血、瘟病、疯狂、背部刺痛等。命脉穴、心穴分别位于第6、第7椎之下,主治心神不安、癫狂、昏厥、失眠、健忘等。膈穴、肝穴分别位于第8、第9椎之下,主治呕吐嗳气、黄、胆痞瘤、胆结石、胆肿大、呕吐胆汁等。脾穴位于第11椎下,主治腹胀作鸣、身体沉重。胃穴主治胃火衰微、胃痞瘤、久泻、腰背肌强硬、目痛等。精府穴位于13椎下,主治遗精、滑精、崩漏、子宫痞瘤、心神不安,旁开左右各1寸处连同本穴并灸主治一切子宫病、肾精病。肾穴位于14椎下,主治肾脏寒、寒性滑精、腰痛、男女阴部发肿、阳痿不举、大便洞泄等。从15椎下至22椎,依次是:脏腑总穴:主治风寒疾病、不孕症及脐以下各种疾病。大肠穴、小肠穴、膀胱穴、 精穴、下泄风门穴、21椎三口穴、22椎三口穴、马眼穴,主治相应脏腑病症。 (2)胸腹部穴部:常用的有颈下窝天突穴:主治心绞痛、呃逆、咽喉阻塞等症。两乳正中为黑白际穴(膻中穴):主治心神不安、怔仲、抑郁等。天突穴下2.5寸是渡鸦眼穴、渡鸦眼三口穴(该穴及左右各、寸处)。主治:血热。渡鸦眼下1 寸为中肺穴、中肺三口穴。主治:口有腥味、发热、咳嗽吐痰等。中肺向下1 寸为小肺穴:主治一切寒热肺病。剑突尖端三口穴:主治胸胁胀满疼痛、感冒。剑突下1 寸为剑突穴:主治剑突痞瘤。剑突下2寸及左右各1 寸三穴为痞穴:主治胃火衰微。痞穴之下1 寸及左右各1 寸处三穴为等火穴:主治风寒增盛。脐中(神阙穴):主治不孕症、月经过多、子宫风等。脐下1 寸左右各1 寸处三穴为小肠上穴,再下1 寸之三穴为小肠下穴:主治寒性泄泻。小肠下穴之下一寸三穴为膀胱穴:主治寒性小便不利或失禁。 (3)头部穴位:常用的如后囟、百会、囟门,三穴合称三结门穴:主治因风所致头晕、昏厥。再如枕骨左右两处头发盘旋处,主治疯狂、多语、昏厥。承浆穴:主治由风瘟所致之失语症。囟门向后直下,后发际向上4横指处,灸之能治脑病、健忘、头晕。7横指处,治鼻孔阻塞、鼻涕频多症。前发际正中,灸之可治癫狂。印堂:主治目黄、全身黄疽、鼻衄。 (4)四肢穴位:两肩峰下之凹陷处灸之治肩关节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