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守逻辑规律和新闻写作一致性
遵守逻辑规律和新闻写作一致性 遵守思维的逻辑规律是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报道与写作必不可少的条件,遵守思维的逻辑规律与新闻写作具有一致性。新华通讯社前社长胡乔木同志对新闻界就提出希望:“新闻宣传,首先要准确、正确,同时还要鲜明、生动、简洁,有逻辑性。”叶圣陶说过,学点语法、修辞、逻辑,“才能把话说明,把文章写好”。吕叔湘、朱德熙也说:“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要讲逻辑,一般人所说的这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①
遵守逻辑规律对于新闻写作的意义
逻辑规律是人们在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思维准则。在新闻写作中,自觉遵守逻辑基本规律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事物
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总希望既正确,又效率高。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必须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并作出选择。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把基本的逻辑原理与遵守的规律、规则融入其中。新闻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事物,才能正确地反映给受众。因此,遵守思维的逻辑规律,既有利于新闻工作者面对发生的新闻事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从已有认识推出新的正确性的认识。
2.有利于在新闻工作中准确地表达思想
新闻工作者只有严格地遵守逻辑规律,才能使所报道的新闻具有说服力。这就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唯有如此,思维才敏捷而严密,为什么有的话能简单颠倒表述?而有的则不能?这就涉及必须遵守的逻辑规律。如“唯心主义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可简单颠倒表述为“唯物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但“金子都是闪光的”,你能说“闪光的都是金子”吗?
3.有利于揭露谬误,发挥新闻工作的前瞻性
新闻工作作为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对于维护正义,揭露、批判谬误具有重要作用。为发挥好这些作用,就需要在新闻工作中运用好逻辑这个工具,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律,揭示和反驳谬误。
综上所述,遵守逻辑规律对于新闻工作者意义重大,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与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
传统逻辑三大规律以及新闻写作中常犯的逻辑错误
传统逻辑有三大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三大规律贯穿于整个新闻写作之中。下面笔者就传统逻辑三大规律的定义、内容以及在新闻写作中违反它们所犯的逻辑错误做一简单概括。
1.同一律
同一律的形式为“A是A”,其中A表示概念或命题。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概念或命题必须保持同一性。在新闻写作中,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反映不同的对象,也不能将内涵和外延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违反该规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例1:上周四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的澳大利亚士兵向伊拉克贸易部长的便衣保安人员座车开枪,导致1死4伤的事件……开枪的澳洲士兵则说,代表团的车辆正开上大街时……澳洲政府尚无撤军时间表。
例1中“澳大利亚”与“澳洲”,不是同一概念。“澳大利亚”是国名,即澳大利亚联邦。“澳洲”则指“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塔斯马尼亚等岛”,二者不是同一概念,这里将它们混为一谈,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②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同一律对命题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命题必须保持其内容的前后一致,不能用一个内容不同的命题替代原来的命题,或者赋予它本来不具有的含义。违反该规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例2:某晚报报道,一汽车司机把一路人险些撞伤,两人因此争吵起来,司机说责任在走路的人,走路不小心;走路的人说责任在司机,因司机开车不小心。争到后来,司机说:“责任不在我,因为我已经开了5年车。”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5年车有什么了不起,老子已经走了55年路!”
这两人开始时争论“这次事故是谁的责任”,两人都把责任推给对方,后来却争论起开车与走路资历长短的问题,两人都摆出值得夸耀的资历。这两人在逻辑上就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转移论题”通常是因为思维主体没有搞清楚两个命题的区别,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而形成的。新闻写作或文章中常出现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口若悬河,不知所云”等现象,就是转移论题的具体表现。
例3:有个小朋友在看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击。小朋友就问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爷爷回答说:“如果两只眼都闭上,那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小朋友的疑问是为什么射击时不让两只眼睛都睁着,而非闭一只眼不可。爷爷对这个问题故意避而不谈,而去回答那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这在逻辑上就叫“偷换论题”。但爷爷“偷换论题”可能是为了跟孙子逗乐。“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详细解读.pdf
- THKA多回路智能工业调节器.PDF VIP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docx VIP
- NDS世界树迷宫流程攻略及基础知识.pdf VIP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12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120万ta洗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VIP
- 苏州石刻《天文图》文字.pdf
- 中国气悬浮离心压缩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米家米家智能蒸发式冷风扇使用说明书.pdf
- 薄层砌筑和薄层抹灰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