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思想高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思想高度

《阅微草堂笔记》思想高度   【内容摘要】纪昀晚年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齐名,该书内容广博,无所不涉,对“乾嘉盛世”掩盖下的专制社会的各种危机进行了全景式记录,作者作为体制中人,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从而抒写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为官理念,假鬼神伸张惩治贪官污吏,为官场树立敬畏之心,从道德的高度和制度的层面审视官场吏治,以此彰显其救世之深心。 【关 键 词】《阅微草堂笔记》 吏治 解构 建构 《阅微草堂笔记》这部著作包括了《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槐西杂录》、《如是我闻》、《姑妄听之》。全书系陆续而成。为纪昀的门人盛时彦汇编,以纪氏北京宅邸中的书斋“阅微草堂”为名,统称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多角度、多侧面展开,但就其对有清一代吏治的抨击和官场积弊的揭擿的贡献,鲜有深层次分剖解析的力作,故《阅微草堂笔记》暨纪昀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未能得到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纪昀是乾嘉时期官高位显的一代儒学宗师,更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封建士大夫。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借小说对官场百态作了淋漓尽致地挞伐,并进而追问封建王朝的吏治痼疾,从科举对官吏的选拔、考评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以此倡导他的为官理念,彰显他的救世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深刻抨击了官吏和官场积弊 乾隆晚期,在表面的康平盛世掩盖下,吏治废弛,官常大坏,早已孕育着末世的深刻危机。纪昀在乾隆19年的朝考中尖锐指出:“方今清公守法、约己爱人者,守令之中岂曰无人,然……此千百之一二耳。其横者毛鸷搏噬;其贪者谿壑不赢;其谲者巧诈售欺;其懦者昏愦败事。而贵族权门依势作威者又错出于其中,一二良吏,恐不能补千百人之患也。”[1]作为体制中人,纪昀看在眼里,心存忧慨,他深知吏治问题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他在学术活动中切实倡导“以实心励实行”“周济世用”,在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谈狐说鬼,对官场中官吏的种种罪恶和腐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吏治败坏是封建社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滦阳消夏录四》中有一位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乃祈梦城隍祠。”《滦阳消夏录一》中的训导徇私舞弊,借公权谋取私利。纪昀对此深恶痛绝,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借鬼神或父亲姚安公之口对假公济私的伪君子进行有力的抨击。晚清薛福成对纪昀所处时代的贪污态势是这样描述的:“(乾隆朝)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焉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内隐所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2]《滦阳续录二》有一则故事记录一“萧然寒士”,作令不过十年,而“宦囊逾数万”。嘉庆四年,查抄和珅家粮一万石,银逾千万,家中且有夹墙,藏心金二万六千两,私库藏金六千两,地窖内藏银二百余万两等。仅一个家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资丰厚,竟有十余万两。 纪昀在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官场积弊的揭露和批判,显示了他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算得上很有魄力的一个人”[3] 二、追问了吏治腐败的原因 (一)程式化的科举制度是根本原因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最初的目的是为封建王朝从民间选拔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重形式而不重内容,重理论而不重实际。不少考生的思想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在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等方面受到钳制。致使不少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各样的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失意于科场,纪昀也曾在乡试、会试中屡遭挫折,使他对在举业中沉浮的士子有同病相怜之感:“应知今日持衡手,原是当年下第人”[4]。他在作考官时,对于同考官们置入劣等末荐的试卷,总要亲自再行审核,以免有遗珠之憾。 受制于科举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僵化、程式化的制度性制约,其所培养和选拔的所谓治才,往往既缺乏为天地立心之识,更缺少为生民立命之胆,空谈玄想,难以实用,所以在实施管理的时候,陷于纸上谈兵,推诿渎职。 科举制还衍生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科举时代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官官相护、沆瀣一气。纪昀在《滦阳续录二》中开篇就讲科场是为国家选取人才的地方,而不是为考官选取私人门生的地方,就是直指其弊的。 科举制还使大量听候吏部选任官职的候选官一等多年,《如是我闻一》中就记述了有的后选官,等到最后缺衣少食,一当要到远方去赴任,连路费都没有,这些人无计可施只得去借款,有的借高利贷,等到官职到手就从百姓那里剥削钱财来偿还,有的任职后还被放债者宰割驱使,他再去宰割百姓。 (二)随扈走卒为虎作伥是重要原因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