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村庄和一个文学空间书
一个村庄和一个文学空间书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诗比其他任何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更能把它的过去鲜活地带进现在。”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创作是作家对自己过去记忆或者生存空间的重新书写与建构。我们知道,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一张邮票大”的故乡的虚构书写,构筑了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因营构了文学史上有名的“马孔多”小镇而闻名于世。若以此观照龙红年诗歌,他则是以诗歌话语营构了文学空间审美意义上的“绕竹村”,它所彰显出的美学哲学意蕴,为我们思考“乡村内伤”与诗歌伦理提供了某种重要的启示。
一、走不出的绕竹村:那些人那些事
诗人龙红年在一次“创作感言”中曾这样道:“十六岁走出那个叫绕竹湾的村子,可我仍无法摆脱土地和乡村在灵魂里同我的纠缠……我决计在土地里扎下根来,让我的诗歌像家乡随处可见的水稻、麦子、蔬菜,或者是暮色里摇着尾巴回家的小狗……”土地与乡村是龙红年诗歌的底色,它要求创作贴近现实,展现人们处于逼仄的环境之下如何接受那些困惑、郁闷,它不仅表露了诗人的创作姿态,而且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美学追求。龙红年在《绕竹村》一诗中认为绕竹村是“大地上的一枚鞋印/土豆上的一粒斑点”,它甚至“小到虚无”,“小到心疼”,诗人在绕竹村发现了无限的诗意,在大地上平安牧放理想,从而构筑了别样的文学审美空间。在“绕竹村”这个特殊的空间中,那些人和事,在龙红年的诗歌话语中一一鲜活过来。乡村(文学空间)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乡村传奇人物与日常琐碎生活中的普通邻里的人物形象,质朴自然的亲情伦理关系等都在此空间中得到彰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
第一,书写乡村的传奇人物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邻里人物。穷乡僻野中的许多不起眼的底层人物都各具“传奇色彩”,且具有真实、富于人情味的品性。如《老家的一个邻居就要死了》写患肺癌的邻居,由于贫穷屡遭省、市医院拒绝,卖掉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只够到乡医院求医,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连一个肺结核也治不好呵”,邻居最普通的小事变成了一则“传奇”。又如《村庄的传奇》写一个八十岁老人的沧桑生命历程,“八十岁 你成了绕竹村/标志性建筑/八十年 你走过的桥/多过我走过的路/你和我父亲一样/用尽一生/仅从村西走到村东”,老人的一生经过多少“露水喂养饥饿的日子”,才会充满丰富的人生经验与难以言说的故事。八十岁的老人俨然是“村庄的传奇”,“村庄活着的典籍”。又如《一个铁匠的前世今生》,一个曾经的钢铁工人,无奈地放弃了绚烂的梦想,回到乡村自由的时光,逐渐地成为一个过期的铁匠,最终被命运冷却成一块生铁。铁匠过去是如何的绚烂与辉煌,如今却无意中成为世界之外的“一个标本”,“一张过期的票证”。底层乡村的人物如铁匠、邻居、老人、暮色里的赶路人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虽然他们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都是一部“乡村传奇”,诗人书写这些人情物理,自然地流露出悲天悯人的道德关怀。
第二,刻写乡村日常生活中质朴自然的家常伦理与亲情。“乡土中国”与传统宗法伦理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内化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与人、家常之间最质朴纯真的亲情伦理。龙红年在《想起母亲》中写孤独的母亲,饱含深情,“而在乡村/母亲坚守空房/破旧老屋里打发生命/蛛网结在四周/自发生在贫寂的日子”。母亲靠对死去的父亲的怀念与灵魂对话来寻求精神的慰藉,寻求活下去的理由,诗人这样写道,母亲“不再斜倚木门眺望远方/母亲的远方在斑驳的墙上/透过粗糙的玻璃/父亲多年前的目光探来/眷意盎然 在内心深处”,母亲眺望的双眼与父亲多年前探来的目光互相交接,静静地对话,但是母亲的一双老眼“终陷落为一双空巢/没有一只鸟 来栖息……”,诗人还在《坐北朝南》《收拾》等多首诗歌中书写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与感伤。这些诗歌,没有雕琢的词藻,也没有大起大落的事件转折,但是其诗歌话语在整体上酝酿着自然真挚的深情,流露着淡淡的哀伤,在内敛克制的语词中饱含巨大的情感张力。
以传统宗法伦理为扭结的乡村,日常生活的亲情往往呈现细腻或者难以言表的心照不宣,这种情感似乎一股潜流在他们身上流淌。《六叔》描写一个七十多岁跛着一条腿的打工仔六叔,因风雪无法赶回家过年,被困于广州郊区的一个石棉瓦盖的工棚里独自过年,被风雪虏获,和着雪花喝自酿的米酒,“正月十二终于回到家乡/正月十五查出结果/正月十六将两万存款交给儿子/鞭炮声在屋外噼噼啪啪响起/六叔,从此与世无争……”《姨妈突然走了》书写高血压突然带走了姨妈的生命,“一滴露水在风中/出人意料地干涸/高山之上的一个早晨/她为菜地锄草 松土/来回百米提水浇灌/血压悄然攀上山顶/七十五年的一口井/不知不觉到了底”,一个人的死给生者留下了诸多的忧伤:喝酒成疯的姨父突然清醒,八十岁的母亲伤心哭泣地,其中的乡土亲情伦理关系,真挚、质朴动人。还如描写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