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看中国玻璃器发展.docVIP

从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看中国玻璃器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看中国玻璃器发展

从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看中国玻璃器发展   [摘要]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诞生于两河流域的玻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今天,玻璃已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普通材料,但在古代,玻璃的价值完全可以和黄金相比,其以绚丽的色彩和坚实的质地一直备受皇家贵族和高官僧侣的喜爱,成为古代上层地位的人才能够享用的奢侈品。纵观历史,中国玻璃器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世界,既与世界其他玻璃产地的产品有所交流,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研究玻璃的起源及其诞生发展的过程,可以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宗教观,并从中可知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关键词]元代玻璃;莲花托盏;汪世显家族墓 [中图分类号]K8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51-05 一、元代玻璃莲花托盏简介 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为半透明蓝色玻璃制成,盏和托各1件,胎内含气泡,模铸法成型,盏高4.8厘米,托高1厘米,口径12.5厘米。盏为七瓣莲花形,口、腹部颜色较盏略浅;平口平底,边沿呈八瓣莲花形,腹壁呈正八角形;托与盏相得益彰,宛如蓝色夜幕下一朵盛开的睡莲。这件玻璃莲花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1999年出土于定西市漳县汪世显家族墓,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徐家坪一带的汪氏家族大片墓地,曾出土过不少珍贵文物,但品位最高、最引人瞩目的,当首推这套玻璃莲花托盏。可以将其视为元代玻璃器的标准器,堪称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为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汪世显家族墓位于甘肃省漳县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为一平缓坡地,是目前为止国内最集中而完整的元代家族墓葬。元代在历史上存在时间短,又经常处于战乱中,所以遗存较少。建国后较大型的元代遗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如察右前旗土城子元集宁路遗址,察右中旗广益隆古城以及元丰州城遗址,主要出土一些窖藏文物,有较精美的丝织品和瓷器,此外其他各地多为零星小墓。而汪氏家族墓墓区面积大,据传原有封土多座,可惜历代损毁不少。墓葬约建于蒙古乃马真后癸卯年(1243),止于明万历丙辰年(1616),历经14代、370多年。如此大型而排列有序的家族墓群实为中国罕见。在公元1243~1616年,汪世显及其后辈14代200余人都葬于此地。墓地为带竖井墓道的砖构单室墓,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壁嵌有模印人物、花卉、鸟兽纹砖。随葬品丰富,以哥窑烧制的青花大碗、雕漆供桌、御赐金牌、彩陶侍俑等最为珍贵。墓葬和出土随葬品为研究元、明时期丧葬制度,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习俗及其演变提供了完整的资料。 对于这套精美绝伦的玻璃托盏的出产地有许多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我国开始制作玻璃器具的时间较晚,技术水平也不高,但这套托盏工艺极为精美,而且自汉代以来,中国与中亚的文化、物资交流十分密切。汪氏是金、元、明陇西望族,墓主人汪惟贤是汪世显的孙子,是元代荣禄大夫、大司徒,他既是蒙古族官僚世家,得到域外精品轻而易举,所以这套托盏极有可能自西方传入。况且,我国早期的国产玻璃器多为绿色、淡绿色和白色,只有伊斯兰器具较多采用蓝色。据考证,中国很早就将莲花造型运用在器具上,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有了莲花造型。至宋金时期,尤崇尚莲花形饰,由此可见,玻璃莲花托盏的器型确是中国化的。然而,当时中国制造的玻璃器多薄且小,但这款莲花托盏器型大且厚。有史料明确记载,北宋时期我国就从伊斯兰进口玻璃原料,所以研究人员认为,这套玻璃莲花托盏极有可能是用伊斯兰玻璃原料生产的中国样式玻璃器。 这件玻璃莲花托盏具有佛教文化的特征。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并且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信徒崇敬。佛国也指莲花所聚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由此,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上也都有莲花图案。玻璃莲花托盏的造型还具有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唐代已相当兴盛。唐朝疆域广阔,广泛外交,首都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当时佛教发展、科举盛行、诗风大倡、贡茶兴起、官方禁酒等都造就了茶文化的发展。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颇为讲究。这件玻璃莲花托盏即是古人对茶盏工艺讲究的佐证。 二、玻璃的发现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玻璃大概诞生于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的两河流域,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艺术家们利用玻璃晶莹透亮、冷峻而坚固同时具有折光反射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上使玻璃工艺达到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玻璃自诞生起就是最受欢迎的贸易品,古代的人们,特别是上层社会,尤其喜欢外来的新颖别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