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检测标本规范化采集.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检测标本规范化采集

微生物检测标本的 规范化采集 感染高死亡率的原因 1 、新现和再现传染病; 2 、低免疫人群急剧上升; 3 、气候变暖,人口快速增长; 4 、人类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战胜病原; 5 、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往往使临床医师的 “ 经验性 ” 治疗或常规治疗收效甚微。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 -内酰胺类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微生物让人类步步为营 我们应该追求: “ 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 “ 针对性病原学治疗 ” 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 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目前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存在的问题 1、标本送检率低; 2、标本有缺陷(采集时间、容器错误、标本量不足、标本采集延误或未及时正确运送以及标本暂存条件错误) 3、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 4、医护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 微生物样本采样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甚至床旁接种尤其是厌氧培养 5.棉拭子标本宜用运送培养基 6.混有正常菌群污染标本,不可置肉汤培养 7.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8.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运送标本的注意事项 1、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厌氧性标本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时,针头应插一橡皮塞以隔绝空气 ; 3、病人标本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不管标本运送距离远近,都必须注意安全防护; 4、防止送检过程中盛装标本的容器翻倒或碰破。 一、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血培养概念: 采集患者的血液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检测原本无菌的血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如有细菌,则极有可能为致病的细菌,进一步进行鉴定/药敏试验。 2、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1)、医师开出医嘱; 2)、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3)、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 4)、三级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药敏结果。 目前血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采血时机不合适 2、采血套数不够 3、采血量不足 4、只做需氧培养,不同时做厌氧培养 5、采血前或采血时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 (一) 临床常见的采血指征 发热(≥38 °C)或低温(≤36 °C); 寒战; 白细胞增多;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 昏迷、休克; 多器官衰竭; CRP升高及呼吸加快。 (二) 、血培养检测消毒程序: 皮肤消毒程序:(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 用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0.5% 碘伏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作用1.5~2min。 最后用75%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5%酒精消毒,作用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秒。 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剩余的酒 精。 (三)、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前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h采集血液,不知发热规律应在寒战或发热后半小时后进行; 持续性菌血症:如急性心内膜炎、导管相关感染 时需多次取血监测,捕捉指导治疗。 (四)、采血套数及部位 一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65%; 二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80%; 三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96%。 每位患者每次采血最少2套,3套更好(一次穿刺采血,算一套,采集第二套应从另一个穿刺点获得。)尤其是初发患者,绝不能只采1套标本。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中采集,检出污染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非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为阳性结果的判读提供解释。 (五)、标本采集间隔时间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建议方针: (1)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h内采集2~3次做血培养。 (2)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连续3d,每天采集2份。 (3)间歇性寒战或发热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或在寒战或发烧后1h采集血液。 (4)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 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 (5)不明原因发热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