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文言文复习 虚词.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复习 虚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 --- 虚 词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 1.第一人称代词 之、其,相当于“我,自己” 2.第二人称代词 乃、若、而(尔),相当于“你(的)”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相当于“他(的)”“它(的)”“他们(的)” 其、之、若 相当于“那,这”。 1.代人事 何(曷、盍、胡、奚),相当于“(为)什么” 2.代处所 焉、何,相当于“哪里,怎么” 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代词 语气副词 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副词 情态副词 时间副词 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介词 三、理解文言虚词的几种方法 S W O T 联系法——联系古今用法,揣摩沿袭变化。 有的文言虚词用法一直沿用下来,古今没有区别。如“而”,作并列连词,像“充实而愉快”;作转折连词,像“我能唱几句,而不敢上台表演”;“所”“者”作特殊助词,与动词或其他词构成所字结构、者字结构,分别如“所见所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如“虽”在文言文里既可表转折,又可表假设,而今天只表转折;“所以”在文言文里表凭借和原因,现在却用作表结果的关联词。有的被别的词所取代,如“于”在文言文里起多种介词作用,现代汉语里除少数保留以外,大多改用了“在”“向”“到”“对”“同”“比”等。 比照法——比照典型语句,比较用法异同。 要了解“其”作代词和副词的常见用法,只要读读《游褒禅山记》,熟记“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可了解“其”分别表称代和指代的两种基本用法;熟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可了解“其”也用来指自己的用法;熟记“其孰能讥之乎”则可了解“其”作副词的用法(这里表疑问,相当于“岂,难道”)。此外,跟文言实词一样,也有不少成语甚至是常见常用的成语保留了文言虚词的用法,如“置之度外”“出其不意”“不期而遇”“学以致用”“业精于勤”“闻过则喜”等。 语境法——着眼于“在文中”,辨明具体用法。 要有意培养自己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就要求能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从各个角度切入,或联系上下文体味语感,或揣摩语意和语气,或参考所在位置考察其语法功能等,从而推断和辨明虚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与用法。(注意: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结构对称语句中对应词语的类比判断等) 典例分析 一、(2016·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琅嬛福地记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典例分析 例1:(2016·浙江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茂先坐与论书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解析: 题考查“与、若、所、而”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若”,第一个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假如”“如果”;第二个是副词,好像。A项中“与”,都是介词,和,跟。C项中“所”,均为所字结构。D项中“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参考答案: B 典例分析 例1:(2016·浙江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解析: 这个句子的翻译涉及3个文言虚词的理解,都在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之内。“乃”联系上文“茂先爽然自失”来看,这里应该表顺接,相当于“就,于是”;“之”,联系前面的动词“饷”来看,是代词作宾语;“所”后是动词“有”,构成常见的所字结构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