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关于文化的几个关系.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关于文化的几个关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通论 * 五、关于文化的几个关系 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a、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 b、传统文化的两面性(流动、恒长) 4、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 2、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 a、价值判断 b、思维方式 c、审美取向 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一、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大陆国家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公冶长》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孟子·尽心上》 “入”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适合发展农业 2、适合发展游牧业 3、很少受到外来冲击 4、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中国、华夷、“镜子”) 二、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背景 农耕自然经济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 ——《吕氏春秋·上农》 农耕自然经济的特点 1、排斥协作 2、满足于自给自足 3、不会有产业革命 三、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结构背景 宗法制度(家族制度) 以宗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特点:1、血缘为纽带; 2、等级制; 3、家国同构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包括古希腊时期,都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但后来随着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的文明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是以“有序”为目的构建起来的复杂有机的生态系统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重人文理性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 2、重伦理秩序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孟子.离娄上》 “事亲,事之本也” ——《孟子.离娄上》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礼记·大传》 “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孙中山 *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