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呢石-信仰赋予石块生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嘛呢石-信仰赋予石块生命

嘛呢石:信仰赋予石块生命   嘛呢石,藏地特有的圣物。雪山下、旷野里、江湖边、村落口,在时间的长河里,嘛呢石如同散落的星辰,带着日月云天的灵光,凝成藏族文化特有的神奇。嘛呢石雕刻也成为藏族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一笔一划刻下的是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也刻下藏民族的信仰和希望。 “藏二代”与嘛呢石缘 “嘛呢”一词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嘛呢”而称“嘛呢石”,藏族同胞形容牢固不变之心为“如同石上刻的图纹”。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有嘛呢石的需求,便诞生了从事石刻的工匠。这些工匠形形色色,有世代以此为业的,也有临时为业的。一般都是佛教信徒,他们将自己的虔诚与信念刻进冰凉的石头,赋予石块以生命。 在布达拉宫的西南方,一座药王山与它咫尺相对。在药王山附近,居住着很多以雕刻嘛呢石和佛像为生的工匠,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在山体遍布的石块上刻下隽永信仰。不光他们的作品被视作一件件艺术品,就连他们挥锤钉凿,舞刀精刻的过程也成为人们观摩的一项独特艺术。在这些观摩人群中,翁见明是一位常客。 翁见明同样从事嘛呢石雕刻,但他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人。作为一名生在拉萨长在拉萨的标准“藏二代”,翁见明对于自己的第二故乡——西藏,有着难以言说的深刻情感。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西藏文化对翁见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喜欢这里的人,喜欢这里的各种风情。西藏的美早已铭刻在翁见明的心中,他更想将这内涵广博的美传播开来,在翁见明看来,可以长久保存的嘛呢石无疑是最佳的传播载体。 已过不惑之年的翁见明回忆起自己与嘛呢石的缘分,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最初是小时候和同伴们一起出去玩儿,在山上看到嘛呢堆,就觉得特别好看。后来知道药王山那边有专门雕刻嘛呢石的,没事就跑去看。”当时,年幼的翁见明并不了解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只是单纯觉得好玩儿。 长大之后,翁见明开始搜集各种资料,关注并研究从小时候起就很感兴趣的嘛呢石艺术,走访了西藏很多地方,观摩嘛呢堆和摩崖石刻,探访老工匠。从小生活在西藏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藏语,在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时没有太大障碍。 拉萨的药王山更是他常去的地方,很多老工匠并不太愿意向陌生人传授自己的技艺,无法直接问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翁见明也并不灰心放弃,他就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主要是看他们的刀法,如何打磨石块,每一刀都用怎样的力度雕在哪里。”凭借着这样的“偷师”,加上自己的用心琢磨,翁见明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革新传统,名山大川刻石上 可以说这些传统手工艺人是翁见明嘛呢石雕刻的最初导师,从六七岁时就开始练就的绘画功底,也为他探寻这条艺术之路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在叹服传统工艺的同时,他也发现传统的嘛呢石雕刻存在着做工不精细,题材不宽泛的缺陷。他开始思索如何将这一西藏传统工艺打造成艺术精品。 为了开拓思路,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专门到山东翰林浮雕培训学校,师从著名石雕大师张安,学习各种石雕技巧。在内地学习期间,他还利用假期到北京、四川、山东等地拜访石雕老艺人,这一过程令他深受启发。 回到西藏后,他一次次地尝试将自己学到的各种石雕技艺与藏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保留嘛呢石传统内涵的基础上,让它更具视觉美感与震撼人心的冲击力。高原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为这样的技术创新增添了不少难度,然而无数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翁见明气馁,就凭着对嘛呢石由衷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终于解决了在高原上精雕嘛呢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他的题材也更广泛。在翁见明的嘛呢石作品中,除了传统嘛呢石雕刻的六字真言、佛像佛经等内容,他还独具创造性地将西藏的著名建筑、名山大川以及西藏文化中的各种吉祥图案雕刻在嘛呢石上。此外,将唐卡这一西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移植在嘛呢石上,也是他执著钻研后的创意。 作品只赠,结缘善款是唯一收入 现在,翁见明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工作室里现有两名设计师和3名学徒,翁见明还是喜欢亲身参与从采集原料矿石到最终作品成型的每一个步骤。通常,一块长宽二三十厘米的作品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一些大型的作品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在他看来,每一块嘛昵石作品都像是自己的一个孩子,他不愿意错过它们成长的任何片段,而这其中的乐趣更是旁人难以感同身受的。 在并不宽敞的工作室里,翁见明娓娓道来这一块块嘛呢石作品的前世今生。这些精美艺术品的原材料都是采集于拉萨市林周县雪乡的页岩矿石,据说这些页岩矿石要经过上亿年的演化才能形成。将石头切割打磨好之后,再根据石头上的天然纹路构思图案。当图文经过特殊工艺设计好之后,再将它们按1:1的比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