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工人文化宫 拆不掉云南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 拆不掉云南记忆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 拆不掉云南记忆   灯光球场、旱冰场、西南地区最大的露天电影院——“东风剧场”;18层建筑,高70米,曾经的昆明第一高楼;电梯、顶楼旋转餐厅和最绚烂的音乐喷泉;小孔雀艺术团、拉丁舞队、文化宫围棋队、培养出昆明第一位“健美先生”李新文…… 作为曾经全市劳动人民学习、娱乐的中心乐园,位于东风广场上的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文化宫),已经历60年的风风雨雨。然而,随着曾经红火一时的文化宫溜冰场的关门歇业,以及大楼内随处可见的那些“拆”字,无不透露着它已寿终正寝。 变迁记 第一代文化宫 投入使用时间:1952年—1969年 印记:一票难求 举着相机,68岁的岳福生围着文化宫的大楼绕了一圈又一圈,这里可是陪他度过大半辈子的精神家园。 1952年的一天,年仅7岁的岳福生正与小伙伴在珠玑街上的一处院坝内玩着弹珠,忽然听见母亲的声音:“快、快、快,文化宫建起来了!” 整条街沸腾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穿过敷润桥、金牛街、南太桥……争相一睹新建成的文化宫。 文化宫就建在这个城市最繁华、交通最便利的中心地区,面积也不小。 “那时的文化宫可大了,往北紧接着震庄宾馆,往南连通兴仁街,西靠盘龙江,东至北京路,整一座园林式的庭院建筑。大门护国门还是1953年移过来的,每年都要刷上大红色的漆,非常气派。到了1966年,文化宫内的设施设备已经相当完善,里面有了露天剧场、篮球场、培训班、喷水池……这里还是当时唯一能学跳“国际舞”、“交谊舞”的地方。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是当时最流行的句子之一。” 让老昆明人最难忘怀的,还有文化宫每年都要举办的春节游园联欢会。联欢票由各单位工会组织统一领取发放,由于数量有限,市民都以能领取到一张联欢票为荣。“要知道每当春节游园联欢会的到来,整个文化宫内火树银花,座无虚席。看露天电影、溜冰、猜灯谜、做游戏……直到散会,大人小孩都舍不得离去。” 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1969年,为了在此处建设“红太阳广场”及纪念馆,文化宫被爆破拆除。 第二代文化宫 投入使用时间:1985年12月—至今 印记:排队坐电梯俯瞰家园 进入上世纪80年代,30多岁的岳福生已是昆明铁路局的一名职工了。 此前,为了重新寻回广大职工的学习家园和精神乐园,全省职工曾联名上书,要求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工人文化宫。 从决定在原地重建文化宫的那一刻起,全省广大职工就积极参与重建工作,最好的水泥、最扎实的钢筋、最牢固的木材……通通都扎上大红绸子往工地上送。 1985年12月,原地重建的文化宫投入使用,当时场面可谓壮观,一封封火红的鞭炮,从18层楼顶一直垂挂到一楼…… 岳福生说,每次休假,他家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带着老婆、女儿去文化宫好好玩上一番。“乘坐电梯到当时最高的18楼旋转餐厅喝冷饮,可是非常时髦的事,我弟弟谈恋爱的时候,可没少干!”“我女儿则最爱到广场一楼的溜冰场玩乐!”“在当时,不登文化宫枉来昆明一说很流行的,到文化宫合影留念,要拍两回,白天一张、晚上和灯光喷泉再来一张……”说起文化宫,岳福生一直滔滔不绝。 这里是昆明人娱乐的最佳场所。老年人在这里唱花灯、云南调子;中年人在这里对山歌;年轻人在这里打电子游戏、跳舞、唱卡拉OK等,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拿脚”,就是自由恋爱。那时候从早到晚这里都非常热闹,文化宫也成了那时昆明的娱乐载体和代表。 上世纪90年代—2013年初 印记:从人声鼎沸到夕阳西下 随着东风路沿线的南屏街、小西门等新商圈的出现,一座座崭新的电影院落户昆明、一家家娱乐场所推陈出新……坚守着全省、全市职工“学习与精神乐园”这一公益底线的文化宫,已然不再是全城“最娱乐”的选择了。 “虽然我们的市场看似不景气了,但我们所肩负传递正能量的重任是不能丢弃的。”小孔雀艺术团、少儿武术队、少儿围棋象棋、少儿拉丁舞班;适合少、青、中、老的合唱团、艺术团、舞蹈班;花灯、滇剧、京剧票友团;书法、国画、美术班等动静结合、涵盖市民个人兴趣方方面面的培训班、团队成了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市民最理想的选择地。每到周末,整幢大楼都灯火辉煌的。 种类繁多的培训班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团队成为了文化宫的金字招牌,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回忆说,每当市里、省里,甚至全国有大型文艺汇演,都会有来自文化宫的艺术团演出。 时间拉近到2005年,此时的文化宫已然被淹没在一幢幢时尚新锐的建筑群中,给人一种夕阳西下的迟暮感。看着来到文化宫,却一脸不耐烦的女儿,岳媛无奈地摆手道:“昔日昆明城第一高楼的光环褪去后,已很难调起孩子前来学习的兴致了。” 第三代文化宫 投入使用时间:2013年5月1日后 目标:打造劳动人民文化宫殿 2013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