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与手工艺类民俗的生活化特质——以鲁西北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为例.pdfVIP

“非遗”保护与手工艺类民俗的生活化特质——以鲁西北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第4期 民俗研究 NO.4,2017 总第134期 FolkloreStudies SerialNo.134 “非遗’’保护与手工艺类民俗的生活化特质 ——以鲁西北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为例 荣红智 摘 要:“非遗”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复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话题。在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本身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构建和想象,传统手工艺复兴是现代社会中各种力量共谋的 结果。研究者需要看到传统手工艺本身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凝结着民间智慧的身体技术表 达。作为“传统”表现形式的手工艺被社会各种力量构建和塑造出来,并在生活中被赋予更多的 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非遗”;手工艺;生活化特质;身体的技术 前 言 现代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社 会精英开始反思现代性的后果。①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文化被纳入到世界市场中来,并最 终被市场整合成趋同的格式化的单一文化样本,文化的多样性正在遭受极大挑战。正如阿加辛斯 基所言,“世界化,像技术的全球化一样,拉近了世界各个地区的距离,并使所有社会都处于同一个 时代~。面对这种情况,不少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在本国传统文化表达中寻找民族性和文化多样 性。因为惟其如此,才能在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独立性,同时通过民族文化维 系民众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具体到手工艺来说,它本身也被以“传统”为名而寄予民族文化内涵, 对此潘鲁生认为,“相对于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希望通过倡导发展手工艺,在现代化的生产中找到 自我,在信息化社会,当技术、设备、资讯结成更为开放公共的平台,佳通、交流有了更便捷的路径, 手工艺的意义和价值更在于构筑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自我”o。 以此为时代背景,“非遗”保护运动应运而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非遗”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 内开展数十年后,国内才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引入大众视野,并且后来者居上,从2004年开 始至今,短短十二三年时间里,我国的“非遗”保护运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无论是入选国家级“非 遗”名录的项目还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从数量和多样性 上看,都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增长态势。 几乎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也开始对近乎“狂热”的“非遗”运动进行了反思。张青仁较早地提出 民俗的基本特性在于“身体性”,并以此为立足点反思了当时“非遗”保护中轻视传承入主体的行 作者简介:荣红智,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①[美]伯曼:《~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②[法]阿加辛斯基:《时间的摆渡者——现代与怀旧》,吴云风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5页。 ③潘鲁生:《手工艺的中国语境》,《装饰)2011年第1期。 万方数据 64 民俗研究·2017年第4期 为①。随后,刘铁梁提出“内价值”和“外价值”的概念②,指出“民俗文化的根本价值是它具有生活特 征的内价值,而不是把它作为欣赏对象和商品包装的外价值”,并进一步指出当前“非遗”保护实践 中出现重视民俗文化“外价值”而轻视或忽视“内价值”的问题。随着“非遗”保护运动的开展,越来 越多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纵是如此,在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实践中仍有不少现 实问题需要讨论。鉴于此,本文借助“内价值”和“外价值”的概念具体分析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中产生诸多问题的内在机制,并认为手工艺类民俗文化的基本特性是其生活化特质, 即手工艺品本身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类型,其全部内价值都是在日常生 活实践中被赋予的,而对于内价值的尊重正是“非遗”保护实践中所必须强调的伦理原则和底线。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立足于鲁西北黑陶技艺传承个案,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