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民族声乐技法历史演化
略论民族声乐技法历史演化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礼乐,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技法密切相关。声乐技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结合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声乐技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来分析民族声乐技法在我国历史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 声乐技法 历史演化
一、引言
我国声乐技法在历史的变迁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上古到隋唐时期这个阶段属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启蒙时期,以诗歌和乐舞的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歌唱技法本质。宋元明清时期则是我国声乐技法开发时期,声乐主要以戏曲和说唱为主,在声乐技法上追求“气、字、声、腔”的合理运用。另外一个发展时期就是从民国到现代,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歌曲演唱为主,声乐技法开始引入西方的一些技术理论,通过继承了优秀的民族声乐技法,从而进入技术发展黄金期,如今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技术体系。本文以现代的声乐技术为基础分析我国声乐技法的历史演变,这对于我国声乐技术系统的集成和发展能够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二、声乐技术历史演变分析
(一)技术启蒙期的表现形式
隋唐之前的三千多年历史,我国声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歌唱和乐舞以及诗歌溶为一体。在原始社会后期,民歌主要出现在图腾活动中,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乐舞开始盛行并成为宫廷音乐,夏桀商纣都是乐舞的爱好者,后宫就圈养了数万名歌舞伎。到了西周时期从黄帝传下来的六部乐舞不断发展,规模更加宏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开始盛行,直到唐代成为诗歌发展的集大成时代。
孔子的《诗经》是我国最早记录诗歌集,其中有98%的诗歌内容反应了民间生活,在战国时期屈原代表的《九歌》则是那个时期声乐作品的集大成。到了隋唐时期,诗歌发展到顶峰。在唐代在声乐技术方面就已经体现出气的应用,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内容:“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从这句话就可以反映那个时期声乐技术对“气”的重视。
(二)技术开发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宋词元曲明清杂剧是声乐技术技术开发期的主要艺术形式。宋代在唐大曲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其他乐曲,形成结构复杂的诸宫调,并形成了宋代的杂剧形式,并衍生了多达300多种的戏曲品种。在宋代说唱艺术已经开始发展,正是基于内容的发展,声乐技术开始向复杂方面开发转变,有关声乐技术理论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发展,宋代是这个声乐技术开发期的起点,直到清代完成了声乐技术的开发。
从宋代到清末,声乐技术的开发总体上是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开展的,此时重点研究的是“气、字、声、腔”这四个核心。气息技术在古代就已经重视,到了唐代更是形成了运用气息的理论,而在宋代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张炎在《词源》这部著作中就认为:“忙中取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少人气转换。”针对气息的研究更加深入,将用气的方法讲解的非常透彻,这说明了在戏曲、说唱技术中,对于用气有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而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形象的塑造舞台形象,扮演者的声音表现就要体现角色的身份,在这种背景下戏曲艺术家们开发了多种演唱方法,形成了至今依然保留的“生旦净末丑”的唱法,此时鼻腔共鸣的声乐技法被开发出来,王骥德在《方诸馆曲律》就详细的介绍了鼻腔共鸣的表演技法:“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
从宋代到清代,声乐技术研究已经全面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很多技法和音乐历史相混合,没有逻辑性,甚至在语言上还存在自相矛盾,这些都会给学习者带来困难,很多民间自创并具有极强实用的声乐技法并没有记录下来。但是这近千年的历史却是我国声乐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形成我国现代声乐技法基础,同时还继承发扬了远古之隋唐的理论精华,是我国声乐技法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三)技术飞跃期的表现形式
到了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开始渗透我国艺术行业,开始出现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话剧、舞台剧、电影和歌剧等,我国近代音乐启蒙先驱沈心工就结合当时出现的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国首设“唱歌课”,后来流行歌曲登陆上海滩,形成了第一批的流行演唱高峰。改革开放后各种音乐比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歌曲为主的艺术表演形式。之所以当声乐艺术发展到歌曲演唱的表演形式后能够取得飞跃式发展,除了和民族声乐技法相辅相成之外,同时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西方的声乐技法以及文化的流入给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世纪初,我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从欧洲引入了西洋发声技法,成了国内第一批专业音乐院校,将西方声乐技法和我国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8年九年级英语专项练习—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精编-带答案).doc VIP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pdf VIP
- (高清版)DB33∕T 2536-2022 方竹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E+H超声波液位计FMU30系列说明中文版、.pdf VIP
- 部编版2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教材(高清扫描版).pdf VIP
-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山东省地方课程).pdf VIP
- SL 282-2018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ocx VIP
- 【MOOC】《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