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现象和对策.docVIP

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现象和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现象和对策

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现象和对策   【摘 要】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提炼和浓缩,是新闻的“灵魂”和“眼睛”,具有明示内容、概括评价、吸引阅读的功能。但是许多网络标题为博人眼球,对趣味性过分凸显,制作了许多娱乐化、煽情化、低俗化的标题,背离了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客观的原则,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本文通过对新闻价值中趣味性的内涵解读,分析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造成的危害,最后提出防止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的对策。 【关键词】趣味化 网络新闻 标题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这说明我国网络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在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网络新闻标题的过度趣味化是其中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 一、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提炼和浓缩,是新闻的“灵魂”和“眼睛”。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具有明示内容、概括评价、吸引阅读的作用。首先,冠之于文首的新闻标题要帮助读者抓住事实的核心和要领,进而领会新闻事实的精神,最终揭示新闻的主题。其次,新闻标题能够评价新闻事实,点出意义。通过对事实做出恰当的评价,记者直接表明自己的判断和倾向,点明事实的意义。网络新闻本身允许记者发议论,要使用客观手法,要用事实说话。但在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上,却常常带有倾向性。最后,网络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眼球,“引人入文”,是诱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窗口。 二、目前我国网络新闻标题的过度趣味化现状 1、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要求新闻报道多从受众喜闻乐见的需求来考虑,更生活化更“软化”。新闻报道中的软化是当今报道的一个明显趋向,这是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如果说互联网新闻更易为年轻一族所接受,那么除了网络新闻丰富而快捷外,很重要一点在于互联网新闻更加生活化。现在许多网络新闻标题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制作了很多趣味性的标题,譬如:《政要也卖萌,盘点那些“长不大”的大人物》、《小动物幼稚园也过儿童节,超级萌物排排坐》等都很吸引人的注意。 但是当今网络新闻的趣味性过度,将娱乐化、戏剧化、新奇化放大作为卖点,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 2013年1月25日凌晨台湾演员戎祥因心肌梗塞猝死,享年43岁。他在宁浩的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担任主演之一,网络上的报道大部分围绕他突然辞世的原因、生前是否患有恶性疾病、他的妻子是否获得大笔财产等,就连他平时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不好等谣言也大幅刊登。各网媒对该新闻的处理都着重突出娱乐化。 2、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的表现 网络新闻标题娱乐化、煽情化、低俗化现象普遍。明星绯闻、性新闻、凶杀等低俗内容像是网络媒体的家常便饭,铺天盖地,没有节制地传播着。对于中国的网络环境而言,网络媒介的这种行为不利于建设一个理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舆论环境,相反,却会制造社会冷漠。①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阶层的矛盾不断出现,网络新闻标题的低俗化会引起不恰当、不负责任的民意表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网络舆论的健康。网络新闻标题过度趣味化主要体现在: (1)标题文字“百转千回”,走煽情路线。如在几年前发生的“武大人质案”中,有这样一则新闻《武大人质案中枪民警唤爱妻名字见妻留言落泪》;再如《医生:不忍看罗京眼神》。在报道新闻事实之后,还要再加一些煽情的东西,多采用知音体,能啰嗦绝对不简洁,并且将其作为新闻标题中的主要元素推出,这些标题过于煽情。 (2)猎艳低俗,引人入“性”。社会新闻里常会看到“少妇”、“性”、“淫”等字眼。新浪社会新闻版块曾出现《男子性侵虐杀少女手段变态,自称有偏执症求饶命》,又有《中央美院教授妻子欲跳楼,称丈夫与多名女生有染》。同一天的搜狐新闻中的一则标题《南京政法委官员酒后性骚扰母女,经查属实被免职》。每一天各大网站类似这样的新闻标题俯拾即是。 (3)常用暴力性词汇刺激公众眼球,滥摆噱头。我们每天都在海量的暴力词语下生活,像《宝马车撞到劳斯莱斯,十余人手持刀棍欲械斗》,《患抑郁症儿媳杀死婆婆后服毒身亡》,《男子街头当12岁女儿面杀害前妻》等等,使得普通网民在这种暴力词汇的海洋里变得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冷漠。 (4)题文严重不符,误导受众。如果读者看到《张曼玉突然暴瘦,自言最爱梁朝伟》这样的标题会作何感想呢?而仔细读正文才发现有人问张曼玉最默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