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战略模式构建.docVIP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战略模式构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战略模式构建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战略模式构建   摘 要:缺乏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战略,导致中国城镇化发展长期不和谐,由此阻碍三农问题破解和城乡协调发展。分析指出:稳健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模式,是积极稳妥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制度分析范式下,该战略模式体现为一个制度体系:制度结构包括两个根本着力点和城镇化工作领导体系等核心制度安排,以及农地确权和“目标城市”等配套制度;意识形态等作为制度环境而存在。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稳健快速;制度结构;意识形态 Abstract:Being Lack of active urbanization strategy, china’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not harmony, which impedes the solution of San Long Issues and the balance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ence, a steady and rapid urbanization’s strategy pattern should be adopted as reasonable choice to keep china urbanization scientifically. From the paradigm of institution analysis, this strategy pattern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institution set, whose basic structure consists two key policy , “three credentials and one contract” , leading system as well. Farmer land’s property identification and target city are related systems. Apart from the above, Ideology can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environment for institu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tern;a steady and rapid pattern;institution structure;ideology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1-10(9) 1 命题的提出与解读 由于缺乏积极稳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发展长期不和谐①,进而由这种不和谐带来两大范畴的负效应。 1.1 城镇化发展长期不和谐的两大特点 1.1.1 特点之一:城镇化发展总体缓慢 高度的城镇化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是一国或地区文明发达和综合竞争力强盛的标志,但是,由于缺乏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缓慢,一组数据足以支持这个判断:从建国初的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1.6%微升到17.9%,30年间城镇化率增长6.3%,年增长率低到0.21%;在城镇化进入加速期②后其发展有所加快,但是缓慢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虽然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值已达52.57%③,但这个数值实际上包括庞大的候鸟型农民工。有关研究表明,当前候鸟型农民工总数逾1.5亿④,如撇除这类群体,目前中国彻底的城镇化率可能小于40%,低于2008年世界城镇化水平(47.6%)。从横向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总体的城镇化率比已经完成城镇化的美国、英国和新兴工业国韩国低30个百分点以上,而从纵向的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彻底的城镇化水平只达到1900年美国的城镇化率(40%),这个差距让学业两界更为惊讶。 1.1.2 特点之二:城镇化发展不彻底 由于缺乏积极稳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内的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够完善甚至不足,不但带来“候鸟型”农民工的半城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候鸟型市民”和“非转农”群体的逆城镇化流,共同演绎不彻底的城镇化。当然,不彻底的城镇化还包括“候鸟型”农民工在半城镇化进程中衍生的几千万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分析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缓慢而不彻底,是其发展长期不和谐的两个显著特征。 1.2 镇化发展不和谐带来连锁的负效应 1.2.1 国内层面的负效用 由于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