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省中岳嵩山文化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河南省中岳嵩山文化特色

试论河南省中岳嵩山文化特色   摘要: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为五岳名山之一,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对其少林武功,书院文化,古文化等文化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河南省 中岳嵩山 文化特征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古称外方山,亦称太室山、嵩高、黄室等。夏商之际,已称嵩山为中岳;西周以华山为中岳,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以嵩淮中央,左岱右华,为“天下之中”而改嵩山为中岳,唐武则天封禅嵩山又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后一直称中岳嵩山。嵩山属伏牛山系,其主峰位处其境西北部,是登封与偃师、巩县的天然分界;余脉东及密县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总体上嵩山仍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其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均有很高地位。 一、天下武功出少林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少林寺”、“佛教禅宗”、“少林拳术”三大品牌均影响深远,知名海内外。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少室山阴五孔峰下,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素有“古刹中州数少林”之称。少林寺创建于北魏,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禅林公认的祖庭。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在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剌建少林寺。由于嵩山为当时北方坐禅修道中心,加上跋陀与孝文帝的特殊关系,所以跋陀所传授小乘禅法而培育的弟子及其西传弟子,皆成为当时禅学的重要精英群体,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很大。由于跋陀弟子并不久居一寺,也不注重宗系传灯,所以数十年后,少林寺又被继跋陀之后自洛阳来的印度和尚菩提达摩据为传法道场,并被后代禅门奉为禅宗初祖。达摩所传禅法为“大乘壁观”,得法者有慧可、僧副、道育等,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禅宗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产生了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极大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宝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文帝崇佛,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从此少林寺成为拥有众多农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其时四起的山贼及官兵作战。唐初,因有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协助李世民平乱有战功而得到封赏。至此,少林寺以武勇闻名于世,而且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在少林寺拳谱堂内塑有展现少林拳式的200多个习武僧徒塑像。寺西有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墓塔250多座,为全国最大塔林。 “少林寺”、“少林拳”、“少林禅宗”三大品牌并胜,今日少林寺弟子遍天下,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 二、嵩山书院多绝胜 嵩山书院自古名山僧占多,嵩山不仅僧道人多、寺院宫观多,而且名人学士也很多。儒家书院最初多由寺院改建而成,位于太室山南麓,并号称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就是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11年(484年)的嵩阳寺,其寺初为活动场所,僧寺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改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之一,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淮阳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都是当时我国最为著名的书院。历代在书院中执教的著仁学者有程澋、程颐、司马光和范仲淹等。明末书院毁于兵火。清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达117顷,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它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刻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嵩阳书院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顶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及儒家文化的标本。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但其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高39.02米,宽2.04米,厚1.05米。此碑为李林甫撰文、大书法家徐浩所书,字体为八分隶书,堪称一绝。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制宏伟,结构紧凑。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代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离开嵩阳书院东行不远,便是万岁峰下的崇福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但既不是一般庙宫也不是普通祠堂,而是专为宋真宗皇帝祝禧和祈求福佑的场所。凡宫中主事者,都由朝廷委派朝官充任,这也是封建帝王好大喜功,求长生不老的又一例证。最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