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列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例用
谈列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例用
列锦是指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出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情怀。构成列锦的心理基础是联想,列锦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要靠读者的联想去实现,这种文学空白为意象、句法、语意等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从而激发读者去思考,唤醒读者的想象力,激活读者的审美联想,使读者在阅读想象中完成鉴赏和审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列锦诗句通过意象叠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张力来写景叙情或叙事抒怀,创造出加倍的情感内涵。
我们先来看元朝白珽的一首诗《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列锦的表现手法,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这首诗成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中的一道题,在分析这首诗颔联的写作技巧时,除了大部分同学回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外,还有少数同学分析出了列锦这种修辞格。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句中缺少谓语动词就不能成为一句话,但恰是这种名词组合成多列项的非主谓句,如一段段的“锦绣”排列在一句或一联之中,从而绘出一帧帧具有跳跃性的生动活泼的画面。对此种语言现象,当代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不是语法所能解释得了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把它叫做‘列锦’。”这种格式也被吕叔湘先生称为“词组代句”的特殊的修辞方法。
在诗歌鉴赏中,读到这类诗句,我们就会发现构成这类句子的一个特点:诗人不是简单地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而是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情怀。这样就可以说,联想是正确理解列锦的心理基础,列锦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要靠读者的联想实现,诗句中蕴涵的各类意象所形成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想象空间存在于无谓语这种句型所形成的文学空白中,文学空白为意象、句法、语意等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从而激发读者去思考,唤醒读者的想象力,激活读者的审美联想,使读者在阅读想象中完成鉴赏和审美。而这又正符合空灵美这一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古人论诗词,常强调空灵。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引严东友论诗说:“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这里的“空”就是空灵的意思,指诗词必须给读者留下大片的想象空间,以激发读者进行审美再创作的热情。名词串“珠”,虽然具有巨大的概括力和高度的包容量,但作者却不完全托出,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虚空的境地,让读者主动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补充、完善。
我们来看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有这样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叠加的六个意象突出了“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此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古代中国落魄文人流落他乡的早行图。宋代文人梅尧臣认为此二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此后文人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同样的“霜、晨、月”意象,在毛泽东的笔下就有了雄壮之美。《忆秦娥·娄山关》就有这样的句子:“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诗人横空出笔,开篇就把西风、长空、雁叫、晨月这五个形象连缀在一起,形成远近掩映、动静交错的战斗场面,又配以大雁的鸣叫作音响烘托,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气氛的严峻、险恶,以及红军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笔力何其凝炼遒劲!
中国诗歌惯用通过意象叠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张力来写景叙情或叙事抒怀,创造出加倍的情感内涵。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写出九种典型事物。我们可通过作者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驰骋想象,补上“空白”:深秋季节,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乌鸦,又到黄昏时分了,一条小溪从小桥下流过,桥那边是几户人家,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冒着西风,骑着瘦马,在那荒凉的古道上奔波,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在天涯漂泊。“黄昏”这个古典诗词中特定的思人怀乡意象,在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