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节选)》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勾践灭吴(节选)》教学设计

《勾践灭吴(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3. 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4. 认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与其奋斗成功的具体缘由,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 最后两段。 知识导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解题;简介《国语》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与本文相关时代背景;把握全文内容要点;讲读第一部分。 一、导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题解: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1、关于《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一般的看法是,《国语》有一个成书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它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采择有多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叙》、刘熙《释名》)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为言谈的验证。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故名为《国语》。它叙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关于本文时代背景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地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战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吴师战败,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即位。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今太湖)大败。率五千甲盾而退保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王求和。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十年生聚,而是年教训”,一方面为保命存国,施行缓兵之计,忍辱含垢图生存,一方面引诱吴王肆无忌惮地膨胀称霸诸侯的野心。吴先后征服中原的鲁、邾等国,压服齐、晋,夺得霸主之位。《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说吴王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事实如此,吴王沉湎声色,扰乱农工,违背时令,相信谗言,喜欢倡优,疏远了拾遗补阙、劝善规过的大臣,所以通达贤人隐居不出,忠臣背叛;周围人曲意逢迎,施肥不分,苟且偷安。勾践、鲁哀公十六年攻打吴,鲁哀公二十年保卫了吴,在军营中过了三年之后,终于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灭吴。 三、朗读课文,正音释词。 (一)正音:会稽(kuàijī) 浠(chī)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 句(gōu)无 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疾疹(chèn)患病的人。无不脯(bǔ)也 (二)掌握本文的通假字 四、诵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简要概括其内容。 五、讲读第一部分 (一)自译此部分,试解答下列字句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 2。乃号令三军 3。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贾人夏则资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5。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7。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8。遂使之行成于吴 (二)讨论: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 补充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1、下面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后乎:没有你的后代吧。 B.成而去之:达成协议以后离开。 C.纳宦其子:由公家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D.庙礼之: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2、下面带点词的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C.吾不能居其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