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模电实验下 AGC自动增益实验报告.docx

北邮模电实验下 AGC自动增益实验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邮模电实验下 AGC自动增益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实验四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姓名:曹爽学号:2013210640班级:2013211124班内序号:062015年4月27日课题名称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摘要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将输出信号幅度稳限制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能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岁信号强度而调整。该电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传感器嗲安陆等。本实验利用三极管设计并实现AGC电路,同时对AGC电路的原理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关键词:自动增益、AGC、驱动缓冲、直流耦合互补级联、反馈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当音频输入信号在40dB的变化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不超过5dB。1)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输入信号:5~50mVrms;输出信号:0.5~1.5Vrms;信号带宽:100~5KHz;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并绘制完整的电路图。2、提高要求: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Ω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3)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范围的AGC电路;4)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另外,在其他的应用中,如监控系统中的多个相同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中,频谱结构和动态范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某些情况下这类变动是可以预测的,能对预处理放大器的增益进行相应调整。但更多时候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因而会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其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的相对稳定。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驱动缓冲电路、级联放大电路、输出跟随电路和增益反馈电路4个部分组成。图1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2所示。图2本实验电路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方法,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3,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REG和大阻值电阻R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2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图3对正电流的I所有可用值(一般都小于晶体管的最大额定发射极电流),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小于它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于是晶体管工作在有效状态。短路晶体管的V-I特性曲线非常类似与PN二极管,符合肖特基方程(除了稍高的直流电压值外),即器件电压的变化与直流电流变化的对数成正比。因此,对于V-I曲线上所有直流工作点,短路晶体管的微分电阻与流过的直流电流成反比,换句话说,器件的微分电导直接与电流成正比。由于在其工作状态下,共射极连接的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般在100或100以上,在相当大的电流范围内,微分电阻都遵守这一规则。因此,图3中VREG的变化就会改变电流I,并控制R1-Q1分压比。耦合电容C1和C2将电路的衰减器与输入信号源和输出负载隔离开来。图4为一个典型的小信号双极晶体管的短路V-I特性,图中显示,至少可以在五个十倍程范围内控制微分电阻,即控制幅度超过100dB。图4分块电路和整体电路的设计1、分块电路I驱动缓冲电路驱动缓冲电路如图5所示,输入信号VIN驱动缓冲极Q1,它的旁路射极电阻R3有以下4个作用:它将Q1的微分输出电阻提高到接近公式(1)所示的值。 (1)该电路中的微分输出电阻增加很多,使R3的阻值(27Ω)几乎可以唯一地确定这个输出电阻。由于R3未旁路,使Q1电压增益降低,此时有(2)如公式(2)所示,未旁路的R3有助于Q1集电极电流-电压驱动的线性响应。Q1的基极微分输入电阻升至,与只有相比,它远远大于Q1的瞬时工作点,并且对其依赖性较低。II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电路图6直流耦合互补级联放大电路如图6所示,该部分利用直流耦合将Q2与Q3进行级联,为AGC电路提供了大部分的电压增益。R14是1kΩ的电阻,将发射机输出跟随器Q4与信号输出端隔离开来。必要时,R14可选用更低的电阻,但如果R14过低,则大电容的连接电缆会使Q4进入寄生振荡。IIIAGC反馈电路AGC反馈电路如图7所示,电阻R4构成可变衰减器的固定电阻,类似于图5中的电阻R1,而Q6构成衰减器的可变电阻部分。晶体管Q5为Q6提供集电极驱动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