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特征,结合病理分析其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患者的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圆形、卵圆形24例,分叶状6例,瘤体直径约3.6~21.4 cm,平均10.4 cm。实性肿瘤19例,囊实性9例,囊性2例;信号均匀者16例,信号不均者14例,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者22例,明显强化者8例。3例子宫内膜轻度增厚,1例子宫轻度增大。11例见瘤周积液,18例见子宫直肠窝少许积液。结论 MRI可有效显示卵泡膜细胞瘤病灶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情况以及有无腹水,并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生理特征,因此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卵泡膜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卵巢肿瘤种类较多,且以上皮来源肿瘤为多。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则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较为常见的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0.5%~1%[1]。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且与卵巢来源其他实质性肿瘤、子宫肌层、阔韧带以及输卵管肌瘤等病变较相似,给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磁共振成像(MRI)为多参数成像,组织分辨力好,能较好地反映组织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特征。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及病理生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5年5月~2012年7月入院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30例,30个病灶。年龄21~61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以”体检发现盆腔肿物”为主诉的22例,以”下腹部闷痛”为主诉的6例,以”下腹部闷痛伴里急后重”为主诉的2例。27例患者血CA125正常,3例轻度升高。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本实验使用GE Signa 1.5T Excite III HD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轴位T1WI FSE(TR 600 ms,TE 7.4 ms)、轴位及冠状位T2WI FSE/fs(TR 3820 ms,TE 87.5 ms);然后以1.5 mL/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剂量为0.1 mmol/kg,行3DLAVA(TR 3.5 ms,TE 1.7 ms,TI 7.0 ms)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
1.3影像分析 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对各个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是否囊变、强化情况以及有无腹水等进行观察,并做严格的记录。
2结果
2.1临床及病理表现 卵泡膜细胞瘤发病年龄约14个月~92岁,平均53岁。多见于绝经患者,14 cm,T2WI序列上表现为等稍高信号,见图2B-C,其内见散在分布的小片状高信号区,见图2B-C。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者22例,明显强化者8例,见图2D。3例子宫内膜轻度增厚,见图3A,1例子宫轻度增大,见图3B,11例见瘤周少许积液,见图3C,18例见子宫直肠窝少许积液,见图3D,本组病例未见大量腹水现象。
A.轴位T1WI,肿瘤(白箭)在T1WI上信号呈等信号,灶内见小片状低信号区(弧箭);B.轴位T2WI、C.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肿块叶分叶状,并见不均匀高信号(白箭),灶内见片状更高信号坏死区(粗箭);D.轴位T1+C,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灶内见细小的迂曲血管显示(细箭)。
A.患者35岁,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白箭)。膀胱前间隙及子宫直肠窝见长T2WI水样信号(粗箭);B.患者49岁,矢状位LAVA显示子宫体增大;C.与B同一患者,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显示瘤周小片状长T2水样信号(黑箭);D.患者38岁,矢状位T2WI显示子宫直肠窝水样信号(白箭)。
3讨论
卵泡膜细胞瘤来源于卵巢的性索间质,是性索间质向卵泡膜细胞分化时形成的肿瘤,该肿瘤多为良性,部分为恶性,约占1%~5%[2],本组30例病例均为良性。卵泡膜细胞瘤好发于绝经后, 3.1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 MRI为多参数扫描,软组织分辨力优于CT,其信号改变与病灶的病理组织关系密切。因此MRI对卵泡膜细胞瘤的组织特表现断强于CT。本组病例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经归纳可分为以下几点:①单侧发病,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见分叶,边界清楚。②病灶多为实性或囊实性,单纯囊性者较少。③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肿块大者(直径6 cm)信号多不均匀。④增强扫描病灶多为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卵泡膜细胞瘤的组织中胶原纤维含水分较少,其成分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