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3《题西林壁》.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题西林壁》

岭 峰 远 近 高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 远 不 只 看 近 识 缘 成 高 庐 身 岭 低 山 在 侧 各 真 此 成 不 面 山 峰 同 目 中 题西林壁 横 远 不 只 看 近 识 缘 成 高 庐 身 岭 低 山 在 侧 各 真 此 成 不 面 山 峰 同 目 中 苏轼想告诉我们什么? * 题 西 林 壁 【宋代】苏轼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西 林 寺 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 (轻读) (强调) 题: 书写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西林壁 : 【再读古诗,体悟诗意】 横 远 看 近 成 高 岭 低 侧 各 成 不 峰 同 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横看: 侧面。 侧: 各不同: 各不相同。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 只 识 缘 庐 身 山 在 真 此 面 山 目 中 不识: 只缘: 身: 此: 这 看不清、认不清 只因为 自己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你 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