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诉课前反诉1
由一则案例浅识反诉 原告田某与被告殷某经人介绍认识,2007年被告殷某因急需用钱而向原告田某借款24795.00元,加上原告田某此前给被告殷某代垫运输款700.00元,合计25495.00元。被告殷某给原告田某书写有借据一张。原告田某多次索要未果,于2008年8月2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殷某偿还欠款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法院立案后次日,法院通知被告殷某应诉,一直未联系上。2008年9月23日,法院二名法官到被告殷某家送达应诉文书,被告殷某不在家,法官向被告殷某妻子郭某告知了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让郭某在送达回证上签字,郭某拒绝签字,法官采取留置送达措施,指定举证期限为2008年9月24日至2008年10月23日。2008年10月29日,被告殷某到人民法院要求反诉。 反诉是从罗马法中的“抵销抗辩”演化而来的一种诉讼制度,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本诉的被告通过法院向本诉的原告提出的旨在抵销、吞并或排斥其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原告提出的诉,称为本诉,被告提出的诉,称为反诉。 反诉成立的要件 1.本诉正在进行中,辩论终结前。 2.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3.反诉能够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 4.反诉请求与本诉请求在防御方法上有牵连。 (1)二者诉讼标的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或同一权利。 (2)二者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或同一原因事实。 (3)二者互不相容或者一个请求为另一个请求的先决问题。 一是反诉的主体是特定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享有反诉权利的人只能是本诉的被告。其他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无权提出反诉。 二是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被告的反诉只能向本诉的原告提出,反诉一经提起,本诉的原告则处于反诉被告的地位。本诉中的原被告在反诉中只是互相交换了位置,而且, 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反诉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三是反诉是相对独立的诉讼请求。即针对本诉而言,没有本诉的提起,也就没有反诉的提出。对此,反诉有一定的依赖性。反诉一经提起,就独立于本诉,反诉不因本诉的撤诉而不复存在。 四是反诉的目的具有对抗性。被告提起反诉的目的除了抵消、吞并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外,还对原告提出了独立的反请求,主张独立的权利。? 回头分析案例吧 本案中,第一个问题就是2008年9月23日法院工作人员采取的留置送达措施能否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新增加)看来本案中的留置送达措施是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是有效的。 本案中的第二个问题是,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为2008年9月24日至2008年10月23日,是否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2008年9月23日,法院二名法官到被告殷某家送达应诉文书,并指定举证期限为2008年9月24日至2008年10月23日,符合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法律行为。 就此案例,我们不凡假设:被告是在九月三十号向该人民法院提出反诉请求确认原被告之间没有借贷关系。也就是我们假设说被告提出的反诉没有超过举证期限,然后我们再来进行以下其他内容的分析。 [案情结果] 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驳回被告殷某的反诉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那本案呢? 本文讨论的案例能否合并审理,也取决于两诉间是否存在牵连性 对于什么是牵连性,在我国尚无立法和理论上的定论。目前,我国关于牵连性问题的主流观点认为,反诉与本诉之间的牵连性只能表现为两者之间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联系。 我国有学者认为,所谓“法律上的联系”,“法律上的牵连包括两者源于同一法律关系和两者源于相关联的法律关系”,前者好比原告要求交付标的物,被告则反诉请求支付价款;后者好比原告基于所有权而要求返还动产,被告则反诉请求确认其享有质权。 所谓“事实上的牵连”,“指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或诉讼标的)或诉讼理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荧光微球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VIP
- NB_T 10091-2018高压开关设备温度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 单缸液压圆锥破操作保养规程.docx VIP
- 六年级(上)语文1-28课核心考点汇总.pdf VIP
- 夏商周考古思考题.pdf VIP
- 2025年铁路局招聘考试题库《铁路基础知识》及答案.docx VIP
- 武汉大学泛函分析讲义.3.1共轭空间与共轭算子.pdf VIP
- 浅析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doc VIP
-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轩湖西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VIP
- GB_T 3246.1-2024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