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香樟三种新虫害和防治对策.docVIP

上海地区香樟三种新虫害和防治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地区香樟三种新虫害和防治对策

上海地区香樟三种新虫害和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香樟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多。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上海地区香樟新发生的柿广翅蜡蝉、樟颈曼盲蝽、大粒横沟象等三种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香樟;新虫害;防治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属樟科,樟属,是常绿乔木。由于它具有常绿、易栽、病虫害少、木质好等优点,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大量种植,是主要的绿化树种,常用于行道树、林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绿化的蓬勃发展,香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然而成片种植的香樟不仅在栽培养护方面出现了问题,香樟的病虫害也随之增多。 1、上海地区香樟病虫害种类(截至2004年) 据2004年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的病虫种类共有55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9个目41种。虫害中常见的种类有樟巢螟、樟木虱、藤壶蚧、透明疏广蜡蝉、樟叶蜂等。 2、上海地区新发生香樟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本文讨论的是2004年之后我市在香樟上新发现的虫害。影响和危害较大的种类有柿广翅蜡蝉、樟颈曼盲蝽、大粒横沟象。 2.1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 imbata Jacobi 2.1.1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8.5~10毫米,翅展24~36毫米。头胸背面黑褐色,腹面深褐色。头、胸及前翅表面多被绿色蜡粉。前翅前缘、外缘深褐色,向中域和后缘色渐变淡,前缘外方1/3处稍凹入,此处有1个三角形至半圆形淡黄褐色斑;后翅暗褐色,半透明。 (2)卵:长0.8~1.2毫米,乳白色,长卵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成白色至浅蓝色。近孵化时灰褐色。 (3)若虫:体长3~6毫米,体略呈钝菱形,翅芽处最宽,体疏被白色蜡粉,腹部末端有10条白色绵毛状蜡丝,呈扇状伸出,其中2条向上向前弯曲并张开。平时腹端上弯,白色绵毛状蜡丝覆于体背以保护身体,常可作孔雀开屏状。 2.1.2 发生规律 该虫2007年在松江区叶榭水源涵养林内首次发生。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于当年生枝条内、叶脉或叶柄的组织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至4月下旬陆续孵化,越冬代若虫盛发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开始老熟羽化,7月上旬前后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期;第一代若虫盛发期在8~9月,成虫期在9~11月,产卵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害寄主很广,目前我市受害严重的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杜英、桂花、女贞、含笑、柿、桃、葡萄、柑橘等。若虫刺吸嫩枝梢为害,活泼,爬行迅速、善于跳跃,有群集性。成虫飞行力较强且迅速,产卵于当年生枝木质部内,再分泌白色棉絮状物覆盖卵表面。若产卵枝条较细,则会造成枝梢枯死。 2.1.3 防治措施 (1)抚育措施。结合冬季和早春整形修剪,剪除产卵枝梢和叶片,于4月卵孵化前及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卵的基数_力口强肥水管理,增强园林植物树冠层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性。 (2)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要避开天敌盛发期,充分保护利用草蛉、异色瓢虫等优势天敌的抑制作用,增强生物多样性控害作用。 (3)破坏恶化成虫栖息及产卵场所。于成虫产卵前用45%石硫合剂结晶喷雾,使枝梢和叶片均匀被一层药剂保护薄膜,防治效果好,着卵枝可减少50%~60%。 (4)物理防治。粘虫胶带捕杀。 (5)化学防治。药剂防治的最好时期是若虫1~3龄高峰期,上海地区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至9月。一般连续防治2~3次,可以控制广翅蜡蝉对植物的为害。药剂可选1.8%阿维菌素烟剂或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或lO%P比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2 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 2.2.1 形态特征 (1)成虫:长椭圆形,有明显光泽。雌、雄非常相似,雄虫略小。头黄褐色,头顶中部有一隐约的浅红色横带,前端中央有一黑色大斑。复眼发达,黑色。颈黑褐色。喙淡黄褐色,末端黑褐色,被淡色毛。触角珊瑚色。 (2)卵:乳白色、光亮、半透明、长茄状、略弯。 (3)若虫:半透明,光亮,浅绿色,长型。 2.2.2 发生规律 该虫2010年在嘉定区首次发生。一年几代目前尚不清楚,为害高峰期多为8月至9月中旬,为害时间与霜冻期、樟树长势关系密切,在生长旺盛的苗圃中为害可至12月上旬。该虫往往与樟脊冠网蝽、黑刺粉虱、瘿螨等刺吸性害虫同时发生,以卵在叶柄、主脉及嫩枝皮层内越冬,发生期以若虫和成虫在叶背吸汁为害。为害后,树叶两面形成褐色斑,少部分叶背有黑色的点状分泌物,造成大量落叶;为害严重的,整株树仅留下秃枝,严重影响寄主光合作用,导致樟树生长衰弱,降低环境绿化效果。 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