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世外桃源 南海松塘古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百年世外桃源 南海松塘古村

八百年世外桃源 南海松塘古村   从广州驾车西行,穿越富庶的珠三角平原,50多公里外的西江边,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一山独秀,清风送爽,绕过西樵山,沿着樵丹路一直前行,转过进入一小路,似乎山重水复,无有去处,正在迟疑间,突然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珠三角800年的世外桃源 但见,古宅田舍,荷塘绿榕,灯笼映水,桂树飘香,这便是西樵山脚下的上金瓯松塘村,在这发达的珠三角腹地还保留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称得上是当今的世外桃源了。 松塘是西樵山下拥有8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静谧宜人,显现出悠久年岁浸泡下的独特韵味。何为松塘?据古书《松塘村古名胜纪》所载:村南“舟华岗上有乔松,不知年代,高逾百尺,大可十围,秀丽如伞,凉飙乍起,则清声远播,满壑松涛。”“先有古松,后才有区氏村庄,而相传开村三百年后开挖村中心的那一片数十亩的水塘,由此,松塘连理成就了这个村的名字。”鸟瞰全村,但见深巷回廊,家家临水,处处绿波,小桥流水,薄雾似纱,镬耳高耸,瓦屋倒映。抬头见古迹,触目皆诗画。古村的先祖是南宋末年从昭关梅岭下的珠玑巷迁过来的,为躲避战乱。先祖的三个儿子形成三房,都姓区,却按仲、季、孟三支血脉,各建各的祖祠,沿月池畔形成庞大的区氏宗祠群。区氏出过高官,有翰林,也有几世袭大夫的,中进士、举人的在近三百年间就有二十多位,这成为村人的一种荣耀。 月池,承载着古村的历史之魂和文化之魄。 整个村落至今依古法布局,村心池塘连绵,主池曰:月池。说是月形,不是凌空俯瞰,看不出来,塘很大,叫它湖,我想,没有人会提出疑义,不过是在村里的水面,没人叫湖就是了。月池旁有一个石刻壁,上面介绍古村的来历。那是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区次颜中举,返乡后“扶乩”卜诗,从中悟出了神仙的旨意,要挖池。那诗曰:“水泻倾盆不顾前,时来衰败几多年。若能作得清池鉴,自有鱼龙踊跃天。”次年,挖得村心大塘,就是现在入村便能见到的月池。从那时起,村名改叫了松塘。挖塘后又卜得诗,诗中,神仙认可这件事,而且还描绘了令村人欢欣鼓舞的前景:月明净堪冰壶影,风细轻抽续绣文;宝鸭羽绒藏比偶,锦鳞头角累成群;一声雷动飞腾起,化作苍龙入五云。此说来自族人的记载,是真是假不好考证,信与不信由你。 月池的水是活水,日日涓涓不息,从古流到今,是传承古村文化的主脉,是村人所称的来龙血脉。月池水曲曲折折,徐徐可入大海。这血脉之水在村界共有9曲。村人为此骄傲,称:登楼纵月,眺道巷阎墙,鉴影粼波,梓里风光不尽;循堤漫步,观莲荷蕊穗,榕莺柳浪,家园秀色无边。这月池之水承载着古村的历史之魂和文化之魄。 恢宏祠堂,风水和文化的统一 村中数十座气势恢宏的祠堂。欧氏宗祠,世大夫庙,东山祖祠,见五大夫祠等祖祠书舍一字排开,村舍民居则依山而建,文武圣庙驻守村中。祠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形式之一,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古村里的各种祖祠就是祠堂中的代表,荟萃了岭南古建的精华。广东民居,单体建筑,一般的已形成了固定模式,外观上看,大同小异,组合也有模式。宗祠面街连列,不是说明姓多,就是一姓家族的分支多,松塘村属于后者。 古村里的祠堂朝向大体是座北朝南,古代岭南祠堂选址和朝向都是通过天文,地理,气候,水文,生态,景观来确定,强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俗语说:“大门朝南,子孙不寒”。松塘村有泥墙老房,墙体厚实,门窗窄小,屋檐特长,其中有叫金包银的,是外表包砖。建这种泥屋,要用木桩固定两块夹板然后倒入红泥、石灰、碎石和盐,几个建筑工人用直锤捣,直到捣得特别坚实,要分多次捣成,每一次只能捣80厘米高,是很费工,费时的。镬耳大屋,是繁荣起来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建筑文化的见证。在松塘,镬耳大屋的格局都是两进,首进的两边是厨房,中间是天井。二进的中间是厅间,两侧均为睡房。厅间、睡房的半空处,都搭建着木阁楼。侧墙顶部,砌成镬耳状,脊顶两端有翅,或是龙船状,或是博古形,墙体都用青砖,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在墙上嵌以砖雕,墙头饰以彩画,既避免了单调的直觉,而透雕的砖雕通风透气,有利于建筑的散热、排气。街前大厅,前厅后屋,厅门有红木樘陇门,厅内与后面的镬耳大屋有小门相通。前厅的款式,有不少是民国时兴起的,而后屋则多为古制。 翰林石碑,古村先祖的无尚荣耀 据陪同来的友人介绍,宋代以来,从南雄逃难迁至岭南水乡的区氏先人,有着耕读齐家治国、回馈乡梓的传统。故而松塘村有“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之美誉。开村800年来,这个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从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进入翰林院。这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其数百年来科甲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