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地位和作用探究
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地位和作用探究 摘要:当前,全社会对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但是究竟如何培养职业农民,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还面临很大挑战。现有的所谓职业农民培育大多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和以前的农民培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育的弊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发挥其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分类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025-04
一、引言
从2005年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培养职业农民的要求,反映了国家对培养职业农民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当前,全社会对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已经认识到培育职业农民将有利于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能够保障我国农业后继有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难题以及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等。但是在培养职业农民理论方面的研究落后于社会现实的需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竟如何培养职业农民,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还面临着很大挑战。
二、关于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现有的所谓职业农民培育大多和以前的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没有太大的区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分散、培训缺乏规划性、培训内容供给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重讲授轻实践、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虽然冠名为“职业农民培训”,但可谓“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调查中甚至发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图省事和应付上级检查,把原来的关于农民培训的政策文件、措施等,加了“职业”两个字,就变成职业农民培育的一套东西了。
从现有的对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来看:李金文(2007)指出,要建立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要大力推进培训机制创新,探索“订单式”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殷瑛(2009)认为,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建构,一是要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二是要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朱启臻(2011)建议,建立良性机制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如启动职业农民培养工程、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郭智奇等人(2012)指出,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教育政策向农民倾斜、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职业农民、推行农业职业资格准人制度、加快农民教育立法等工作来培育职业农民。
上述对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大多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显得比较“大”、比较“空”。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实践层面上都要对现有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理论上看,应首先对“职业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确定详细具体的职业农民的岗位分类体系和职级标准。从实践上看,应结合上述具体岗位分类体系和职级标准来实施分类培训。通过确立职业院校(中职和高职)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地位,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以分类培训为基础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育“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和弊端。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及职业分类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分工中所从事的具有专门职能的工作及其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社会学小词典》提出.:职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社会中,人们作为独立的社会单位存在,谋求自己生计的维持,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人类活动的方式。《教育大辞典》对职业做出如下的解释: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种类。现代职业有如下特点:职业的经济性、相对稳定性、社会性、群体性以及职业的规范性和差异性等。从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发展到今天已有上万种职业,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工的细化,职业的种类和差异还将继续扩大。
从国外的文献看,《国际标准职业分类》(LSCO)自1958年出版发行,之后又经三次修订,形成了目前的最新版本《国际标准职业分类(2010)》。其中,农、林和渔业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