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启迪心智教育观.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记》——启迪心智教育观

《学记》——启迪心智教育观摘要:《学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全篇虽仅一千两百多字,但它所涵盖的教育理论框架却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对后世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在当今,《学记》中有关启迪心智的教育学说,对提倡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记》;教育观;启迪心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62-03 一、“禁于未发”说 《学记》中的“禁于未发之谓预”,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备而来地预知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认知方向,且使学生有意识地防止错误。反之,如果是“发然后禁”,让许多不良倾向成为事实后,再去教育、禁止,“则扞格而不胜”,即使有好的方法或不厌其劳,往往事倍功半或积重难返。预防还包括防微杜渐,当已经出现了不良倾向时,教师要凭借较高的敏感度和处事能力,不使之扩大与发展,最好防患于未然。 二、“当其可之”说 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当其可”的最佳时机,在学生接受能力达到最强的时段,因势利导地实施教育。故《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个“时”的掌握,一般在内容的深浅难易的递进之时,或知识面的迁移之际。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可” 的程度,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处,及时抓住“时”点。如学生对新知识难于理解时,教师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用学过的知识给予点拨,使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融会贯通。再如,一旦学生遇到知难而退或产生疲沓情绪时,教师不可批评了事,而是保留学生的问题,然后引导分析原先的思路到底出现了什么纰漏,鼓励学生另辟奇“径”,则完全有可能从“山穷水尽疑无路”中走出困顿,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当然,这个“时”既包括教学方面,也有教育方面。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就如《学记》所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往往费力而不讨巧。 三、循序渐进说 《学记》有“学不躐(超越)等也”、“不陵(超出)节而施”等论述,我们可以用“循序渐进”来概括,这里的“循序渐进”,涵盖了系统性教学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学记》定一到九年的学制,并做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强调“不陵节而施”,并以之为“教之所由兴”的原因之一。文章用了三个生动的比喻:“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就是说明,优秀铸工的孩子,也得从补缀小碎皮开始;优秀弓匠的孩子,要先从编织柔软的柳条为箕入手;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这个教学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遵循知识体系,按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由基础到综合地增长知识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记》又有“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的论述,说明当出现教不明白时,还不如暂时放一放,以后等学生有了基础再教。在这方面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教学实践,《论语》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如果忽视了这些“序”,违反了认知规律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就是“陵节”,就会“杂施而不孙(顺)”,必然导致“坏乱而不修”的结果。 四、“相观而善”说 《学记》有“相观而善之谓摩”。所谓“摩”,即“观摩”。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群体互动的教育作用,有疑惑就有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相互学到讲授以外的更多知识。只有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才能在进德修业上不断提高。这就是《学记》中的“相观而善”。如果没有这种相互切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理所当然会发生。当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相观而善”之益的,交友更需明智,“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必要的前提,否则,“燕朋(酒肉朋友)逆其师,燕辟(邪僻,行为乖张)废其学”,使自己违背了老师的期待,废弃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误入歧途。《学记》中的这些思想也是对孔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思想的发展。据《论语·季氏》载,孔子曾说过:“友直、友谅(守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谄媚逢迎),友善柔(假装和善),友便佞(花言巧语),损矣。”《学记》对这个问题的辩证之处在于,首先肯定交好友的重要作用,加以肯定和提倡。但不是以偏概全,或因噎废食。这不能不说是《学记》的又一难能可贵之处。 五、长善救失说 所谓“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学记》对“长善救失”的论述,是积极辩证的。它认为由于学生”心性”不同,在学习上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多”即贪多而不化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