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月刊白话进程及其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青年》月刊白话进程及其影响

《新青年》月刊白话进程及其影响【摘 要】《新青年》作为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历来关于《新青年》的研究,多是与白话文运动或新文化运动相结合的,而纯粹研究其自身白话进程及影响的还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了《新青年》月刊的一至九卷①,重点探析《新青年》月刊从文言文体发展到白话文体的进程,并探讨了《新青年》月刊白话文后,对其他报刊以及当时各种文化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新青年》 白话文 白化进程 一、研究缘起 白话文的应用,在中国早有基础,元明清三代的小说与戏剧,早就采用了白话文,也取得了巅峰成就。但当时的白话风潮并没有彻底颠覆文言文,出版文体还都是采用文言文体。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先进思潮的传入,我国开始受到西方影响,民间白话文体增多,出版期刊方面的白话文媒体开始出现,如《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白话媒体。“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开展,各界先进人士共同发起了白话文运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多学者称《新青年》是白话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因此《新青年》自身的白话进程及其带来的影响值得研究。《新青年》月刊于1915年9月创刊,1922年7月休刊,一共九卷,每卷六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 二、白话进程铺垫 《新青年》第一卷第一号名为《青年杂志》,书中刊载的文章都是用的文言文体,无新式标点符号,月刊的前三卷主要是文言文体,只出现了一部分白话,主要是连载的翻译国外的名著。第一卷第二号中,薛琪滢女士翻译的英国王尔德的《意中人》,书中描写的是英国人的政治社会生活,其中人物介绍和剧情进展分析还是用的文言文,但其中的人物对话用的白话文:“你今晚赴哈托洛克夜会吗”“我想去的,你呢?”不过这也只是简单的白化。这篇译文采用横向排版,有中英文对照,有断句,但未使用新式标点。与此类似的翻译,还有陈嘏译的《弗罗连斯》、《基尔米里》。 月刊的第二卷第一号有胡适翻译的俄国短篇小说《决斗》,正文前对作者和文章的简介用的是文言文,译文正文用的偏白话,是早期白话小说的雏形。同样的还有第三卷第一号胡适翻译的《二渔夫》,第三卷第四号刘半农翻译的《琴魂》。《新青年》所刊登的国外文学要求有新的语言形式与之相适应,这就决定了《新青年》白化的必要性。 月刊的第二卷第五号中,刊载了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明确提出要改良文学,提倡白话文体,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需从八事入手……”(后称八不主义)包括文章内容、格式、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写文章须“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其中第七和第八“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能明确的看出对于白话文体的提倡。这八条建议,为后来的白话文写作甚至现代汉语构筑了一个普遍系统。②随后,在月刊第二卷第六号中,陈独秀先生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声援胡适的文学改良观点,这也间接确定了《新青年》接下来的发展,会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 三、具体白话进程 月刊的第三卷开始出现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倾向。第三卷第五号中的读者论坛栏目,有一署名为“易明”的作者,写了名为《改良文学之第一步》的文章,称“窃以为文学改良当先普行俗语……与友人冯若飞来往手札皆纯用白话体,”他认为白话文“为心所欲言,无不可达之”,这体现了《新青年》的读者对于文体白化的要求和支持。 月刊第三卷第五号的通信栏目中,刊登了钱玄同写给陈独秀的信《关于应用文改革大纲的十三点》,信中写道“先将改革之大纲十三事函告”。这十三点主要是关于提倡将新青年改革为白话文,“以国语为之”,选字要普通,语法要求也偏向现代白话文,“不许倒装移置”,小学教科书、通俗报刊杂志需要注音,数目字改为阿拉伯数字;对于排版格式,改为“左行横迤”,并提出应该分出多样形式的印刷体。这是很明确的提出改《新青年》为白话文体,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陈独秀在回信中说“先生所说的应用文改良十三样,弟样样赞同”,这也为月刊后期的全面白化奠定了基础。 《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一号开始刊登白话文,但不是所有文章都使用白话。在通信栏目中,胡适和钱玄同的通信《论小说及白话韵文》中诠释了白话之义,“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语;白话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钱玄同先生在1917年10月31日给胡适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我们着手改革的初期,应该尽量用白话去做才是。倘使稍怀顾忌,对于文的一部分不能完全舍去,那么便不免存留旧污,于进行方面很有阻碍”。这些文章的刊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白话文章,也使很多人开始尝试写白话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青年》的白话文进程。 月刊第四卷第四号,刊载了胡适先生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中提到“唯一的宗旨有十个大字国语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