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媒介专家阔论北京晨报改版改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京城媒介专家阔论北京晨报改版改型

京城媒介专家阔论北京晨报改版改型北京晨报由“大”改“小”尚未满月,零售市场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零售量翻了一番。由此可见“小中见大”的办报理念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这一现象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2009年12月10日,传媒界专家学者聚首“北京晨报改版改型专家座谈会”,研讨晨报,畅谈未来。 座谈会由北京晨报社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对晨报的言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闻的贴近性深度认同,同时也在如何参与报纸同质化竞争、读者定位更加细化等方面给出真知灼见。 针对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北京晨报社社长刘顺发表示:“专家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专家们的想法就是我们的办法。晨报既要勇于参与同质化竞争,又要善于办出差异化特色。今后晨报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办得越来越好!”(文/崔红) “晨思”“晨语”有现代感 ●时统宇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我是晨报的忠实读者,每年都坚持订报。改版后,晨报依旧保持了干净、良好的形象。晨报改版后新推出的评论版“晨思”、“晨语”是一大亮点。现在读者不缺“知道什么”,缺的是“明白了什么”。“晨思”、“晨语”版面有现代感,比起改版前有特别大的进步。但从传播影响力和人才培养方面,这两个版还可以再专一些、精一些。这两个版思想也可以再解放点,北京房价、小升初、医疗等等题材,都可以评论。晨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都市主流报纸,中国现在的媒体不缺八卦、资讯,缺的是言论、深度和理性。我希望晨报能在这方面关注和引导80后、90后新兴人群,吸引白领、知识分子、管理层,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报纸应在“信息结构”上体现特色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晨报改版不到一个月,但变化很大。版面变小更方便阅读,相对于大版,小版更精致、美观,图片运用得更好,版面风格明快,导读也做得很好,标题吸引人。随着新闻量的增长,图片量也有增长,内容更加贴近读者。比如“今日关注”版表现了北京人生活的视角和社会的变化,可读性很强,版面表现形式新颖。“今日早知道”栏目服务性强,“网文撷英”版的选题来自网络,体现市民角度,实现了二次传播。“海霞播报”这类互动性栏目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咱爸咱妈”版非常有人性味。这些变化都是这次晨报改版以来取得的成绩。建议晨报在“信息结构”上找到更好的组合,体现自己的特色。因为在目前的报业竞争中,一份报纸的立足点在于该报能否找到读者未被满足的信息或需求。 “晨”字做文章,会有新天地 ●吕艺 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 目前北京有8张都市报,如果表现不出差异性,对晨报不是特别有利。我觉得晨报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晨”字。究竟是什么人会在那么早看报?他们有多少时间?我认为,除了老人,就是公交地铁上的人。如果在他们上班之前能拿到晨报,他们就会在车上看――“晨”就是我们的市场。与网络的“快”相比,对新闻的解释和评论是纸媒的专长,晨报改版后,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对一些新闻本身进行了加工和分析。“晨思”、“晨语”两个评论版大家都非常肯定,扣住了“晨”。如果和其他报纸的评论相比,“晨”又是我们可以做的地方。一大早起来人们有什么样的心情?愿意阅读什么风格的内容?能否从选题、风格、内容上更贴近都市人“晨的心态”――这方面就是晨报和别的都市报区分的先天条件。“晨”值得我们在很多方面去思考,去开拓,这样我们的报纸就可以更加有特色。 改版后视觉效果明显提升 ●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我和报界离得远一点,所以角度可能和各位不太一样。从我的角度看一份报纸时,视野会站在“媒介融合”的角度,有文字的地方就应该有图像。所以我在看晨报的时候,力图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报纸应增加视觉性,重要新闻是否配了有冲击力的照片?文字和图片谁的信息量更大?我觉得晨报改版后,在视觉上对图片的放大,起到了一定作用,增加图片的意识是不错的。过去是图片围绕文字转,现在是文字图片相得益彰。另外,电视以前也讨论过“读网”的问题,但没有做起来,晨报现在有了“读网络”的版面――“网文撷英”版,但可以做得再大胆些。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早晨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给人一种启示。我认为,适应人们早晨读报的文章应该更加精炼、轻松、幽默。早上读报的节奏要快一点,不妨增加一些愉悦的内容。 小了一半 大了一倍 ●王君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我和我的学生非常关注晨报改版。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报纸“不裁人就裁边”,后者就是指改成瘦报或小报。我觉得,晨报提出的“小中见大”的办报理念很好。改版的第一天,有人说,小了一半大了一倍。有学生不解,为什么“瘦报”是黄金报型,晨报却把它舍弃了。我推测,从北京这个市场上看,卖得比较火的报都是四开报。买报人也喜欢买厚一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