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docVIP

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

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管理措施摘要:依据伊川县林业局古树名木普查建档调查成果,概述了伊川县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分布、生长等情况,结合伊川实际,对全县古树名木生存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树一策,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伊川县;古树名木;现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现象严重,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对伊川县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实施必要的保护和复壮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伊川县林业局的同志们付出大量艰辛劳动,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初步摸清了伊川县古树名木资源的家底和现状,建立了系统的档案和地理分布数据资料库,并对全县古树名木生存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树一策,提出并制定了保护措施。 2 古树名木的概念和分类 古树名木,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三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 名木指外国朋友赠送的礼品树、友谊树,有纪念意义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树木,不限规格一律保护。其中各国家元首亲自种植的定为一级保护,其他定为二级保护。 3 伊川县古树名木概况 伊川县地处中原豫西浅山丘陵区的伊洛盆地,古为京畿之地,居天中之利,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这里气候温和,降雨适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当地的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众多。这里有参天苍翠的柏树、雍容恋旧的槐树、树荫如盖的皂荚、坚韧耐瘠的柿树、淡雅俊朗的枣树、平凡随性的栾树,还有高直庞大的黄连木、坚韧不屈的橿子栎、缠绵紧密的紫藤、华贵大方的牡丹……历尽沧桑但仍枝叶繁茂、久沐风雨却生机勃勃的古树,体现着不屈不挠、历久弥坚的精神品格。 此次调查,共调查古树名木2490株,其中散生古树825株,古树名木群树木1665株。 3.1 散生古树名木 此次调查,伊川县散生古树有825株,825株现存古树分属19科,22属,23种,以皂荚、国槐、侧柏、柿树、黄连木、栾树居多,占98%,按古树级别分类:国家一级古树88株,二级古树228株,三级古树509株。生长势旺盛249株;一般376株;较差140株;濒死60株。[1] 3.2 古树名木群树木 3.2.1 范园及范园古柏群 范仲淹陵园简称“范园”,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墓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格言,传承古今,远播海内外。 墓地现仅存2.33hm2左右,包括前域0.87hm2,后域1.47hm2,古柏998株,平均树高8.1m,胸围66cm。 3.2.2 程园及程园古柏群 程园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河洛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珦之陵园,位于伊川县城西1km的白虎山下,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墓园东西长205m,南北宽138.7m,面积约3.33hm2。现存古柏537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56株,300~500年110株,100~300年371株。平均树龄250年,胸围250cm,树高8.5m,冠幅5.5m。园内最大一株古柏,传说树龄900年,位于程园东南角,树高7.8m,胸围350cm,冠幅7.4m。 3.2.3 伊川书院宋柏、伊川书院及理学传说 伊川书院始建于北宋,原名伊皋书院,是北宋中原三大书院之一,是当时著名教育学家、理学主要奠基人程颐及其兄程颢创办并著书讲学的地方。因《诗经》“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闻名,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其中流传千载的“程门立雪”典故即发生于此。 伊川书院古柏生长于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是一颗刺柏。此柏三人合抱,胸围达440cm,树干挺拔,树势雄伟,枝条遒劲,高耸入云。主枝梢头干枯退枝,东部枝条象蛟龙腾空,西部枝梢如凤鸟鸣叫,当地称为“龙凤呈祥”,传为美谈。古树历经近千年风雨,阅尽岁月沧桑,见证了世事变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