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选修一戊戌变法
思考: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倡导民权思想。 * 严复 *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 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 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 由弱变强。”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其思想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被誉为“岭南奇才”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翻译《天演论》 《变法通议》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著 作 人 物 维新派这些作品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实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思考: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①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②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 张之洞的主张有哪些?为何其主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 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张之洞与《劝学篇》 B、进行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 a.内容:三个“要不要”。 b.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首次交锋。 c.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 C、上书皇帝; a.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b.时间人物: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 c.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d.影响: 公车上书进一步传播了维新思想,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 * D、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a.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D、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b.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c.成立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北京保国会遗址 回答: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宗旨、性质、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时间地点: 1898年4月北京 宗旨: “保国、保种、保教” 性质: 资产阶级维新政党 结果: 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 影响: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国闻报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报 万木草堂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1898年戊戌变法 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组织基础)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甲午战败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康、梁的个人努力;光绪帝的支持(重要条件)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酝酿: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 ★ 2、开始: (1895年) 意义: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 3、发展:(1895年~1897) (2)意义: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官僚接受了维新思想。 全国宣传维新的学会、学堂、报刊、书局 迅速增多 公车上书 导火线:甲午战争的失败 (1)表现: “瓜分豆剖,渐漏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1897年底康有为第五书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 导火线、目的:?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长沙市说课比赛: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共34张).ppt
-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16勇 气.ppt
- 2015-2016九年级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十四 关注台海、维护国家统一(共13张).ppt
- 2014年地产策划述职报告.pptx
- 2015-2016学年山东日照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课件:171《勾股定理》1(新人教版下册).ppt
- 2015-2016学年山东日照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课件:1821《矩形》1(新人教版下册).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8 晏子治东阿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
- 20151105人教版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ppt
- 201512期末(高考全卷分析).pptx
- 2015124讲课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