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亿在手 买毕加索还是曾梵志-
上亿在手 买毕加索还是曾梵志? 2013年,跟中国人有关的两大艺术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轰动。10月5日,香港苏富比秋拍拍场上,曾梵志的一幅《最后的晚餐》以1.8亿元港币成交(含佣金),创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最高价,也成为全亚洲在世艺术家中的“第一身价”。一个月后的11月5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大连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亿元)竞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这是中国藏家在国际上第一次公开出手购买西方美术名作,而且是迄今最大的一次手笔。
两个卫星,分别由国际两大拍卖行放出,看上去都很给中国人长脸。但同时,各种非议也席卷而来,万达的代表郭庆祥在拍卖后口口声声地表示,万达就是不买中国当代艺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都是垃圾。当代艺术界当然按耐不住,一场口水战随之而起。
我们今天要问的是:如果你有那么多钱,你会买毕加索还是曾梵志,或是其他的,为什么?
一定买毕加索,因为是美元资产
很多人会毫不迟疑地说,我有钱,一定买毕加索,不买曾梵志,因为不喜欢。
2013年9月,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在上海举行预展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到,那场拍卖会上拍了一幅毕加索作品,成交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同时,佳士得还带来了几幅即将在其他拍场上拍卖的毕加索作品,其中就有这幅《两个小孩》。记得当时,一些围观群众面对佳士得带来上海拍卖的那幅毕加索,表示水平非常一般,然后看到另外几幅毕加索就有点走不动路了,然后感叹,还是在外面拍的东西好啊!
听说,中国人此前也在国际市场上高价买过毕加索之类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但都没有公开表明身份,而万达是第一次高调宣布,因此,舆论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万达的超级大广告。
万达这两年进军国际市场,大手笔地在海外进行收购,把人家老美的电影院线都买了下来,还跟奥斯卡搞亲善关系,未来会在中国办“奥斯卡分会”。如此具有国际野心的万达买个一两张世界名作实在不算什么,况且这也算不得毕加索所有作品里排名前十的真正名作。关键是这一两个亿花出去,听到的响声可不得了——继日本人之后,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大胆出手啦!当年日本人疯狂购买世界名作的盛况又一次在中国人那里再现了!中国人钱多到了一定程度,终于也敢买毕加索啦!
一个多亿,在全球做了一次巨大的形象广告,就像当年日本人,把梵高名作请回家,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些企业的名字。广告费花了,东西还在自己手上,毕加索毕竟是全球硬通货,将来还能把钱兑回来。再不济,往银行里一放也能抵押不少贷款。虽说如今媒体众口一词认为日本经济泡沫时代捧回的世界名作如今已缩水好几倍,但你今天把梵高的《向日葵》放出来试试?1987年,日本人是以将近4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来的,拿到今天的拍场,估计能拍出上亿美元,能说缩水吗?其实,缩水的只是那些三流的印象派,当年就昏头买贵了;或者是买进后资金链出了问题,急忙抛出。这才要真正警惕。
眼下说起毕加索和曾梵志的比较,其实可比的只有两起艺术事件所涉及的金额差不多。
就资产而言,毕加索是美元资产,曾梵志是人民币资产,同样有这点钱,当然买美元资产更放心些。就算未来一定时间内,美国和中国一样开动印钞机,同比例印钞,但由于美元在全球可自由兑换,是储备货币,因此它可以把通胀风险转嫁到别国,而人民币却不行。所以,同样有这点钱,从保值角度考虑,一定会买毕加索而不是曾梵志。当然,因为毕加索的名字地球人都知道,因此,也仅仅是保值而已,巨大的升值潜力是没有的。
新兴富豪更喜欢安全感
上述说法只是从金融的角度理解问题,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比如艺术市场角度。
中国艺术市场和国际艺术市场哪个规范?不用问这么白痴的问题,谁都知道答案。但我想说的是,越是成熟的艺术市场,价格起伏越小,因为懂行的人太多。所以,为什么世界上再大牌的拍卖国际,都会“屈尊”到中国这样的金砖国家来办展、办分行?因为新兴国家的新兴富豪们会对未知的领域充满新奇,有探险的欲望,而且出得起价,双方一拍而合。
对于新兴富豪来说,国际市场的规范化,让他们心里多了很多安全感。那些个国际大名头艺术家,本身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市场考验,价格泡沫和低谷的区间比较明确,价格不会偏离价值中枢多少。而且,各位国际大名头早已按照美术史和市场挖掘力度,进行了充分的排序,榜单的变化很小,这也是让人心安的地方。如果不为投资挣钱,只为花钱听响,或者为今后的资产长期保值计,买毕加索当然是上上之选,当然,新兴富豪们还有会别的许多选择,但基本不会脱离那份榜单。
那份榜单上也有中国人名字,比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之类,但如果看到张晓刚、曾梵志等名字和作品后面的零,相信富豪们一定会眉毛抖一抖,然后快速翻过去。
世界顶级画作的高价位,一定是和经济泡沫联系在一起的。顶级画作肯定是顶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