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设计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设计   摘要:导流洞是水利枢纽工程中重要的泄洪建筑物之一,而且其泄洪流速一般都很高,很容易产生混凝土的空蚀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选择合适的体型是导流洞防止空蚀破坏的首要环节,而防空蚀破坏的关键是导流洞高速流速段洞内过流面压力分布不能产生超过混凝土允许的负压力。本文就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水力设计及所采取防空蚀破坏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水利枢纽; 导流洞;设计 Abstract::The diversion tunnel is one of important flood discharge structures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the discharge flow rate is generally high, it is easy to produce the cavitation erosion of concrete damage, thus affecting the normal use of buildings, choose the right size is the first step of diversion tunnel to prevent cavitation erosion damage, and anti-cavitation destruction of high-speed flow velocity is the key to the diversion tunnel flow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ver the hole does not produce more than allow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concrete. In this paper, the sitting under ground water conservancy hub project diversion tunnel hydraulic design and anti-cavitation damage taken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hub. The diversion tunnel; design 关闭全屏阅读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导流洞工程概况 导流泄洪洞肩负导流、泄洪以及水库放空的综合功能,洞线为直线布置,方位角为NE85°,导流洞进口位于河道转弯处的上游,下游出口距大坝约800m。导流洞全长1425.85m,由明渠段、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组成。隧洞进口采用竖井式,进口高程2902m,出口高程2881.23m,采用挑流消能。导流洞在工程导流期结束后,改为泄洪放空洞。孔口尺寸由7×8.5m(宽×高)导流孔口改造为5×6m泄洪孔口。 1.1工程地质条件 底洞进口段主要位于元古界第二岩性段的角闪片麻岩中,围岩以Ⅳ类为主,部分卸荷岩石为Ⅴ类。桩号#61488;0+038~0+044m(地质桩号0+88~0+094m)段为卸荷岩体,张性裂隙发育,削坡时,将其清除。桩号0+044m后为弱风化岩体,岩体较完整。竖井位于第三岩性段角闪片麻岩中,岩体较完整,Vp小于2350m/s,为Ⅳ类岩体,竖井基础位于第二岩性段的角闪片麻岩弱风化岩体上,基岩承载力为9MPa。 洞身穿越元古界第二岩性及第一岩性段,洞室围岩为弱~微风化,岩体较完整,洞顶围岩40~300m,以Ⅲ类围岩为主,岩层走向与洞线夹角50ordm;,对洞室稳定性较有利。洞线共穿越F39、F40、F41、F42、F43、F100、F101、F104等8条断层,断层宽度小于4m,受其影响,断层及断层影响带为极不稳定的Ⅴ围岩类。 出口段自然边坡坡角45°,受裂隙切割影响,边坡岩体表层风化破碎,需清坡喷护。出口段洞室岩体较完整,为Ⅲ类围岩。 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消能区现代河床宽约90m,左岸漫滩高出河床7~10m,岸坡平缓,台地宽约300m,地形平坦,微向河谷方向倾斜。组成物质主要为冲积及冰碛的块石,漂卵砾石,夹杂砂或碎石,多呈松散~半松散状,堆积厚度200多米。 2导流泄洪洞工程布置及分段设计 泄洪洞位于河道右岸,底洞由进口压力段、竖井、洞身、出口挑流鼻坎组成。隧洞进口底高程2902m,出口挑坎底高程2881.25m,建筑物全长1425.847m。 压力进口段由喇叭口及压顶段组成。进口底板高程2902m,桩号0+000~0+045m为引渠段,纵坡降i=0。桩号0+027.3~0+045m段为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