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内外实践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基于校内外实践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校内外实践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内外实践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0-0037-04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发挥校内实践育人作用、创建高校与企业合作育人新模式的基本保证。文章结合西安外事学院两个基地的建设情况,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办法和取得的成果,并对继续推行该模式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关键词:校内外实践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的一种类型而非层次,其特征是有能力利用科学原理、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类高校共同的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高校非常重视且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高,面向行业,立足地方,培养和造就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一有发展后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有5点:一是专业体系结构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接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二是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应用型为主线;三是构建开放式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五是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的考核评价体系。 1 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 1.1 适应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定位和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虽然是专业技术性的教育,但第一要向职业化发展,第二要塑造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前,笔者采取了3种方式调查了解相关情况:①通过校外基地发放问卷调查表;②召开校企研讨会;③邀请已就业的部分学生回校参加座谈。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课内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的“三链、一环节”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购买实验设备,搭建实验环境,建立校外基地,将所有实验分配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实施。 1.2 开放实验室,举办学科竞赛,多途径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1)构建具有循序渐进特点的链式实践教学体系。 (1)将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课程实验、实习、设计等,穿插分布在1~6学期进行,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验类别从验证性到综合性、创新性,形成科学合理的链式体系。 (2)对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安排集中进行,保证时间安排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实习内容到位、学生考核到位。 (3)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第2课堂在课外进行,而且长期坚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综合运用大学4年所学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体的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等水平逐年提高。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并使其成为校内实践的核心。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实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按照单一课程依次教学,而是以工程项目为驱动,采用多课程内容的并行教学,即工程项目需要哪个知识点,就讲到哪个知识点,涉及几种课程知识的关联,就讲几种知识点,让学生产生兴趣,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再逐步补充其他相关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点结构。 积极改造传统实验项目,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学科竞赛体系。 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及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建成了数码影像设计、电子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网络工程与技术、应用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级学科竞赛基地,形成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学生从大一入校就会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引导下进入一个或多个基地进行竞赛技能学习。在基地学习中学生亲身经历从“参赛见习→组织培训→组队参赛→参加比赛”的各个阶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等得到显著提高。经过6年发展,以学科竞赛基地为平台进行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已经成为明确的办学特色之一。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逐年扩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 开放实验室具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作用,是高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开放实验室能够将实验室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