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急干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急干预

应激相关障碍和危机干预 心因性精神障碍 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 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影响因素 (1)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生活事件 (2)个体的易感性 (3)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态度和信仰等 一、急性应激反应 1、定义: 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2、致病因素 (1)直接因素:躯体或性虐待、死亡的威胁、绑架及恐怖袭击、工业伤害、交通事故、海啸、大地震、泥石流、风灾、大洪灾、海难、SARS、火灾、南京大屠杀、有毒农药以及化学物泄漏、空难、战争。 (2)间接因素:个体的性格特征、过去的经历、当时的处境、个体的认知评价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等因素有关。 3、急性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 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但是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 混合型临床表现:焦虑、紧张、抑郁、自责、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 4、急性应激反应的特点 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 1个月。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速缓解。 5、急性应激反应的治疗 第一,让患者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给与实在的帮助也很必要。 第三,事件发生后1~2天,可以让患者讲述事件的经历,并适时给与支持和安慰,重新建立自我控制感,减轻害怕反应。 第四,事件发生后的1~2周,着眼于创伤症状的处理,讨论积极的适应和应对方式,以重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对灾难幸存者在灾难后早期进行心理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恐惧、麻木、惊跳、回避等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灾难后各种内外应激的能力。 对那些反应比较严重的幸存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如PTSD)。 6、结局和转归 一部分受害者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消化其创伤(约占70%)。 另外一部分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心理障碍(约占30%):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如疼痛等)、进食障碍(童年性虐待的历史)、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也叫延迟性心因反应 1、定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指在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或情境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2、临床表现(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临床症状簇) (1)反复回忆(重现)创伤性体验;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同时还有情感麻木的表现。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 3、诊断注意 症状持续时间一定超过1个月。 4、发病率 美国有项研究:5%-6%的男性和10%-14%的女性在其一生的某段时间曾患过PTSD。 汶川地震后,心理所王力博士、张雨青博士、史占彪博士以及王文忠博士在汶川地震发生3个月后组织了一次针对地震灾后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该研究采用严格的抽样程序,对北川县内的曲山镇和擂鼓镇两个大型的居民安置点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抽取了1563名16岁以上的灾后幸存者,其中曲山镇安置点622人,擂鼓镇安置点941。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灾情更严重的曲山镇安置点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率为37.8%,亚PTSD(Partial PTSD,即3个临床症状群中有2个为阳性的案例)发生率为39%,至少有一个临床症状群为阳性的发生率为80.4%;而灾情相对较轻的擂鼓镇安置点上述情况的发生率,分别为13.0%、37.9%和72.7%。 进一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后,女性、羌族、较低的受教育水平、经历地震的地点、在地震中受伤、丧亲、地震中有更强烈的恐惧感以及较低的社会支持水平与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关联,其中经历地震的地点和在地震中有更强烈的恐惧感是预测PTSD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5、PTSD的致病因素 (1)童年期的创伤,如受歧视、受虐待、被遗弃、与父母分离的创伤,都可以使后来的创伤性事件更容易引起本病。 (2)人格特征,一些病态人格会妨碍人们对困境的应对。 人格障碍都有可能增加罹患PTSD的风险。 (3)既往有过的某些精神障碍如惊恐障碍、强迫症、抑郁症也会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4)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遭受创伤时,如果患者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发生PTSD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患者身边有一个强大的提供支持的团体,那么他不幸遭遇了创伤性事件以后患PTSD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因为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在我们周围有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直接影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