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等收入陷阱、结构转换能力与政府宏观战略效应
李 月 邸玉娜 周 密
内容提要 本文扩展了Hausmann的结构转换模型与转换能力指标的空间
测算法,运用 1962~2009年 110个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 SITC二分位下64种产
品的贸易数据,绘制典型经济体的产品结构转换能力空间图,从理论与经验角度
阐释结构转换能力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跨国经济
发展数据及阶层线性成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否跨越陷阱,有
73.85%由产品层次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异造成,有26.15%由国家间战略选择差
异造成。战略选择具有调节效应,即宏观战略能够调节产品转换能力对跨越中等
收入陷阱的影响力。
关 键 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结构转换能力 战略调节效应 阶层线性分析
引言和文献回顾
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中等收人陷阱的问题再次引起国内外
学术界的关注。正如Hausmann与Klinger(下文简称为H—K)(2006)所指出的,社会
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同质、等速的过程 ,而会呈现出阶段性,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国经济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经济 自身矛盾难
李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邸玉娜: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周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
发展研究院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4号 300071 电子信箱:yueleenk@126.eom(李月);diyuna@yeah.net(邸玉
娜);nkzhoumi@126.corn(周密)。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中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创新研究”(11CJL003)、2011年度教
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非均质后发大国中经济极化、区域互动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11YJC790307)的阶段
性成果。感谢温福星在HLM模型应用方面给予的悉心指导;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文责 自负。
世界经济 2013年第1期 ·38·
李 月 邸玉娜 周 密
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发展容易陷人长期停滞 (Gill和 Kharas,
2009)的状态。因此,2006年世界银行 《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 “中等收入陷
阱”的概念,作为对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概括与解读。最新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表现的研究表明,战后仅有 13个国家连续25年经济实现7%以上的增长,①一个比较
普遍的现象是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增长速度会显著下降。
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验来看,虽然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跨越,但13本、韩国以及中国
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仅用 10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10000
美元的跨越,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家则深陷 “陷阱”近2O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2008)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
为三个阶段,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分化期就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在探索中
等收入陷阱产生原因与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找出国家间差异的形成原因亦是本文一个
研究重点。
为解决这一重要发展问题,在理论层面,现有文献以中等收人陷阱的形成原因与
解决机制为核心,形成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代表从突破制度约束
刚性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需要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高品质制度
体系(Imbs和Wacziarg,2003;Gill和 Kharas,2009;青木昌彦,2005;Rodrik,2007;
Naughton,2007;Tran,2010;WorldBank,2008);二是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从摆
脱增长机制锁定的视角,寻找增长与跨越的内在驱动与实现路径 (Hu,2011;Ivaniash.
vili—Orbeliani,2009;Vares等,2011;Schwab,2010;Chang,2008;Reinert,2007;
Amsden,2001)。
在应用层面,林重庚和斯宾塞等(2012)曾归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五个
“相似之处”,即充分利用世界经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通
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拥有负责、可信和有能力的政府。尽管如此,不同国家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