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由 /hechaoscut 上传,本文为word格式。感谢您的支持!
地景与想象——沧浪亭的空间诗学
【论文来源】/G0
【学刊期数】2009年11期
【论文争鸣:理论综合版》(长春)2009年7期第121~128页
【英文标题】Landscape and Imagination: Spatial Poetics of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
【作者简介】季进,苏州院
所谓地景(landscape),是人与(place)互涵共生而形成的一个情感性与意义性的空间。如果说地方是一个有意义的区位(a meaningful location),是人类创造的有意义的空间,那么地景则着重于人在地方空间中,地方是观者必须置身其中,而地景定义中观者则位居地景之外。①地景透过一种观视机制与观视位置以观看地方风物,进而开启欲望的流动与情感的认同。人与地方的互为作用,演绎出特定的社会与文化活动,也就被赋予一定的社会价值与人文意涵。。地理景观就像文化一样,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②地景其实反映出不同社会信仰、文化实践等因素的汇集与铭刻,它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脉络中存在、演变,也在不同的空间中流播、传衍,从而影响着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建构。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千百年来,数度兴废。作为地景的沧浪亭,伴随着特定的文化建制活动,铭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变迁。在不断刮除重写(palimpsest)的文化再造工程中,沧浪亭地景的文化铭刻,也随着反复的消除、杂混而变异而转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景就是一种的重写本,重写本反映了所有被擦除及再次书写上去的总和,是所有随着时间消逝增长、变异及重复的文化的总和或集中体现。③沧浪亭地景随着文化风尚的转移与价值意义的变迁,不断被张扬为一种隐逸精神的象征,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意涵。在不断的增添、置换、变化与重写中,沧浪亭地景既塑造了人群与地方如何与过去和当下发生关联的价值观念,也随着时间的流转被赋予不同的文化诠释与意义再造。作为地方的沧浪亭如何获得建构与书写,作为地景的沧浪亭又如何呈现不同的意义再造与文化再现,尤其是文人的感情投射如何介入沧浪亭地景,使之成为一个共同的地景空间与精神符号,这正是本文关注的话题。
一般认为,沧浪亭最初系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据范成大《吴郡志》记载,沧浪亭始建之时,积土成山,因以潴水,积水弥数十亩,傍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吴郡志》)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1008-1048)罢官后流寓苏州,以四万钱购得孙氏池馆。在水旁筑亭,取名为沧浪亭。苏舜钦,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1035)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当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之婿,支持庆历新政,而遭人陷害。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于庆历五年(1045)四月远离京都,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1048)十二月去世。(《宋史
苏舜钦传》)苏舜钦在《沧浪亭记》中描绘了初建沧浪亭的情况: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前,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四万钱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苏舜钦的表弟韩雍(字持国)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他去离都下,隔绝亲交,独羁外数千里,自取愁苦。苏舜钦遂有《答韩持国书》说明原委,称他被削职为民后,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帜蟠屈不开,而且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故闭户或密出,不敢与相见,如避兵寇。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所以不得不远离京城是非之地,远下苏州。沧浪亭其实成为苏舜钦安放心灵的所在。沧浪亭居室稍宽,又无终日接奔走之劳,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而体舒放。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悦。逾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销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遂终此不去。(《答韩持国书》)苏舜钦曾写下《初晴游沧浪亭》、《沧浪静吟》等多首诗作吟咏沧浪亭,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春风知。(《独步沧浪亭》)④沧浪亭的园林之胜与苏舜钦的悠然之情昭然可见。
苏
文档评论(0)